鄭萬清 182 1550 1756(微信同號) | |
蒲 強 159 2866 6163(微信同號) |
購苗種植兩千畝以上專線電話138 8030 7263 裴忠富--全國勞動模範、優秀共產黨員 |
果桑的果實稱桑椹(又稱桑果、桑烏等),不僅甘甜多汁、美味可口,還具有很好的保健效果,能補肝、養腎、補血、祛風。既可作為鮮果上市,又可加工成飲料和保健品,深受消費者青睞。湖南婁底地區主要栽培從台灣引進的果桑優良品種大十和台果4C019。大十屬於果葉兩用品種,果質優,產果量高,4C019屬於加工用品種,果味偏淡但果實產量高,栽培這2種果桑均能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市場前景廣闊。但大十和台果4C019在栽培過程中容易受到桑椹菌核病和桑天牛等一些病蟲的危害,嚴重影響果桑的產量和質量。筆者結合實際對台灣專用果桑病蟲害的發生與綜合防治技術進行了摸索和研究,現總結如下。
1主要病害
1.1桑椹菌核病
桑椹菌核病俗稱“白果病”,是危害果桑常見和嚴重的病害之一。台灣大十品種易感染此病,如防治不及時,發病率可達100%,造成毀滅性災害,嚴重影響桑果產量和品質。
1.1.1桑椹菌核病症狀。桑椹菌核病包括肥大性菌核病、縮小性菌核病和小粒性菌核病。分別由子囊菌亞門的不同病原真菌引起,發病症狀也存在一定差異。①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病果明顯膨大呈畸形,花被及子房腫脹,呈乳白色或灰白色,挑破病果後散發出帶酒精味的腐爛臭氣,病果中心有一塊黑色幹硬的大菌核。湖南婁底地區桑椹菌核病發生以肥大性菌核病為主[1]。②桑椹縮小性菌核。病果縮小,質地堅硬,灰白色,表麵布有暗褐色細斑點,病椹內部形成黑色堅硬的菌核。③桑椹小粒性菌核病。桑椹的各小果都可受侵染,病小果顯著膨大突出,子房特別肥大,整個病椹呈灰黑色,在各病小果的子房內產生小型菌核。桑果易脫落。
1.1.2發病規律。①氣候條件。春季溫暖多雨,土壤潮濕,易發生此病。在花果期如遇陰雨或高溫多濕的環境條件時,該病極可能大發生。②栽培管理。地勢低窪積水、栽植密度大、通風不良、光照不足的果桑園較易發病。③樹齡。樹齡和發病率成正相關,樹齡越大,園地土壤中病原菌基數越高,發病越重。新栽果桑第1年一般不發病,第2年發病輕微,以後逐年增加。
1.1.3防治方法。①農業措施。一是冬季徹底清園,將枯枝落葉焚燒後結合施肥深埋,減少菌源基數,抑製來年病情。二是加強桑園管理,合理密植,及時整枝修剪和除草等,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栽植密度一般以6 000~7 500 株/hm2為好。三是在發病期人工摘除患病桑椹異地深埋或燒毀,以防病原菌傳播。②藥劑防治。藥劑防治應重視前期用藥,掌握好用藥時期。如在桑果發育期或發現病果時再用藥,則為時已晚。第1次用藥在萌芽前噴灑1~3 °的石硫合劑或用高錳酸鉀2 000倍液對枝條及全園進行消毒。始花期至幼果期,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粉劑500~600倍交替噴霧,每隔7~10 d噴1次,均勻噴灑枝、葉、果、地麵,連續4~5次即可;嚴格控製用藥安全期,在桑果采收前30 天應停止噴藥。
1.2桑卷葉枯病
1.2.1症狀。桑葉枯病為真菌性病害,常發生於桑樹枝條的中上部嫩葉,大多發生在枝條先端4~5片嫩葉上。首先在葉尖、葉緣及葉脈間產生不規則形褐色病斑,後葉色發黃,葉緣發枯,葉片向正麵卷曲,病健組織分界較為明顯。當空氣濕度大時,病斑部產生暗藍色黴狀物,病葉易腐爛或焦枯脫落。
1.2.2發病規律。①氣候條件。相對濕度是重要的氣象因子,高溫多濕的環境條件有利於病害發生,相對濕度≤70%,不能引起再侵染,不會造成病害流行。②栽培管理。栽植密度大、通風透光差、地下水位高的桑園該病易發生。
1.2.3防治方法。①農業防治。清除病原,及時摘除病葉,冬季清除殘留病葉,可減少侵染源。開溝降濕,做到雨停田幹,無積水,減少病菌繁殖機會。剪枝增光,冬末春初及時整剪枯枝弱枝,使桑園通風透光,減輕發病[3]。②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25%多菌靈、70%甲基托布津l 000~1 500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效。夏伐後噴灑4~5 °的石硫合劑進行樹體消毒。
2主要蟲害
2.1桑天牛
4C019枝幹易受桑天牛侵害。
2.1.1發生與危害。桑天牛是目前危害較為嚴重的害蟲,1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蛀道內越冬。初孵幼蟲就近蛀食,經木質部向下部粗壯主幹蛀食,幼蟲在蛀道內每隔一定距離向外咬一圓形排泄孔,排出糞便,蟲糞紅褐色,木屑狀 。為害期間幼蟲均位於下排糞孔的下方且頭朝下。繼之蛀入根部,使桑樹生長衰弱,甚至全枝枯死。成蟲常棲息於枝幹上啃食嫩枝皮層,並在枝幹上產卵危害。卵常產在離地麵30 cm左右的樹幹或大枝的皮隙裏,產卵處有明顯的“川”形刻槽。桑天牛6月中旬開始羽化,7月是成蟲發生和產卵的高峰期,每頭雌蟲一生可產卵100多粒。
2.1.2防治方法。①人工防治。一是利用成蟲羽化後在樹冠活動(補充營養、交尾和產卵)的一段時間,人工捕殺成蟲,每天清晨和傍晚各捕捉1次。二是尋找產卵刻槽,可用錘擊、手剝等方法消滅其中的卵。三是用鐵絲鉤殺幼蟲。特別是當年新孵化後不久的小幼蟲,此法更易操作。四是冬季剪除桑天牛為害枝,為害嚴重者整株砍伐,消滅桑天牛的蟲源。②藥劑防治。對蛀入主幹或根部的幼蟲,先用鑷子或嫁接刀將有新鮮蟲糞排出的排糞孔清理幹淨,然後塞入磷化鋁片劑或磷化鋅毒簽,並用粘泥堵死其他排糞孔,或用注射器注射80%敵敵畏、50%殺螟鬆50倍液,或采用新型高壓注射器,向樹幹內注射果樹寶。在成蟲羽化前噴2.5%溴氰菊酯觸破式微膠囊。成蟲發生初期,使用塗白劑(硫磺1份、石灰10份、40份水、食鹽和獸油各0.2份)在果桑新枝基部40 cm內或主枝表麵塗白,減少成蟲在產卵多處產卵,也可殺滅早期產卵痕內的卵粒。成蟲發生高峰期,也是產卵高峰期,可選用內吸性較強的殺蟲劑如敵殺死乳油1500倍液,或10%滅蟲精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灑枝幹、產卵痕,既可減少成蟲啃食,又可殺死蟲卵。
2.2金龜子
2.2.1發生與危害。金龜子種類很多,為害果桑的主要是黑絨金龜子。1年發生1代,以成蟲在土中越冬。4—5月成蟲出土為害葉片和嫩梢,幼蟲為害根係。天氣悶熱無風的傍晚發生較重。
2.2.2防治方法。①人工捕殺。利用成蟲的假死性,搖動枝幹,振落成蟲;②用黑光燈誘殺成蟲;③冬季對土壤進行消毒,殺死越冬成蟲,結合整地用50%辛硫磷拌細土混合成毒土進行土壤處理;④土壤施藥,在金龜子出土盛期,用50%辛硫磷1.5 kg/hm2拌細土750 kg/hm2撒施到土中,能殺死大量出土害蟲;⑤噴灑80%敵敵畏乳劑800倍液,或樂斯本乳劑1 200倍液毒殺成蟲;在幼蟲孵化時,根際噴澆農地樂1 200倍液,殺死幼蟲
本文來自:中國宗富果桑產業網,網址:http://www.wuhuaguomiao.cn.轉載請注明來源於中國宗富果桑產業網!謝謝關注!
歡迎您點擊觀看
宗富果業——榜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