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萬清 182 1550 1756(微信同號) |
|
蒲 強 159 2866 6163(微信同號) |
購苗種植兩千畝以上專線電話138 8030 7263 裴忠富--全國勞動模範、優秀共產黨員 |
核桃園的土壤管理:核桃園的土壤管理至關重要,是保證能否豐產穩產的重要一環。土壤管理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合理間種
對於幼年核桃園,提倡間種矮稈作物,以耕代撫,既可獲得當年收益,又可熟化土壤,有利樹體的生長。在間種中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不能間種玉米、高粱、向日葵等高稈作物,以及瓜類等攀緣植物,以免影響核桃樹的光照;二是間作要為核桃樹生長提供足夠空間,在不影響核桃樹生長的前提下進行,一般應掌握在樹冠外圍間作的原則。對於成年核桃園可間作魔芋、生薑等耐蔭作物。未間作的核桃園在春季萌芽期、6月中旬、7月上中旬、采收後,結合追肥中耕鋤草一次。
(二)蓋草:對核桃園土壤使用青草、農作物秸稈覆蓋,既可降溫保墒、抑製雜草,又可增加土壤有機質、改良土壤,可大力提倡推行。核桃園覆蓋每次蓋2~3厘米,待腐爛後再覆蓋。全園覆蓋工作量大,可隻覆蓋樹冠部位。新建核桃園當年在苗周圍進行覆蓋,可提高成活率和加快苗木生長量。
(三)深翻:核桃園每年或間隔一年要改土一次,沿樹冠外緣向外擴寬40~50厘米,深度為60~70厘米,並埋人秸稈、土雜肥、綠肥、青草等,熟化土壤,提高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成年園可在株間或行間分年抽槽壓入有機肥及雜草、秸稈等。增加土壤有機質、熟化土壤是確保高產的基礎工作,切忌不做好而影響產量。
四、核桃主要病蟲防治
(二)核桃主要害蟲的防治
l.核桃天蠶蛾(又名銀杏大蠶蛾、板栗大蠶蛾)
(1)危害情況:幼蟲取食核桃、銀杏樹葉,也取食蘋果、梨、柿等樹葉及玉米、黃豆等農作物的葉,影響樹的生長和結果。嚴重時,樹葉被吃光,不結果。
(2)形態特征:成蟲深褐色或紅褐色,翅展105~135毫米,前翅自翅頂至後緣有棕褐色波狀紋2條,前翅中央有銀灰色斜紋,斜紋外緣有半月型斑紋1條。後翅近外緣有波狀線3條,中央有黑色圓形眼狀斑1個。卵圓形淡綠色或灰褐色,長2~2.5毫米,卵的一端圓形的點斑為幼蟲孵化孔。
幼蟲l~2齡黑色,隨著幼蟲體生長逐漸變成草綠色,老熟幼蟲為銀灰色,密生白色長毛,並間雜黑色毛。腹麵褐色或黑色,中間有一條白帶,6齡幼蟲體長100毫米左右。蛹濃褐色,繭長橢圓形,網狀、黑褐色,長50毫米。
(3)習性及發展規律:一年一代,以卵在3米以下樹幹的裂縫或樹枝分權處越冬,卵期5~6個月,4月下旬至5月上旬孵化。1~2齡初孵幼蟲群集於樹下部,距主幹l~2米的內膛葉片背麵取食;3齡幼蟲開始分散食葉片。幼蟲共6齡,幼蟲期60~70天,6~7月老熟幼蟲在枝條葉叢或雜草、灌木上結繭化蛹。8月末至10月上旬羽化為成蟲,雌蛾在樹幹裂縫中產卵,每一雌蛾可產卵300餘粒,常幾十粒聚成一卵快。
(4)防治方法: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人工刮除核桃及周圍核桃樹木上的卵快,砸破或集中燒毀;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1~2齡幼蟲群集時摘下有蟲核桃葉片滅蟲,或噴樂果、敵敵畏、甲胺磷等600~800倍液滅殺;每年7~8月摘除核桃樹上、雜草叢間、灌木上的繭蛹銷毀。
2.核桃舉肢蛾
(1)危害情況:以幼蟲蛀入核桃種仁,果皮被害處變黑下陷,受害果變黑幹縮,不能食用。
(2)形態特征:成蟲體長5~7毫米,全體黑褐色,有光澤,觸角絲狀,翅披針形,緣毛長於翅羽寬度,後足長於體,環生3束長毛叢,個節黑白分明。休止時,後足向側後方舉起,故稱舉肢蛾。幼蟲體長10毫米左右,頭部黃褐色或暗褐色,初孵幼蟲乳白色,老熟幼蟲淡黃色,背部中央有紫紅色斑點,腹足趾鉤為單序狀,臀足趾鉤為單序橫帶。卵橢圓形,長0.3~0.4毫米,初產時乳白色,後變黃白色,孵化前呈黃紅色;蛹紡錘形,黃白色、黃褐色、黑褐色並可見紅色複眼,氣門生於蛹體兩側。繭深紅色或淡褐色,長橢圓形,略扁,常黏附草末及細土粒。
(3)習性及發生規律:一年發生1~2代,以老熟幼蟲在土壤內、石塊與土壤間、根莖部的老皮縫內結繭越冬,一般核桃樹冠下1~2厘米深的土壤多。次年5月上旬開始上羽化,5月底到6月初為羽化盛期;卵多產在兩果相間的逢內、雌蕊脫落的殘痕內、果麵傷痕處,一般1果上產卵1~2粒。5月下旬至7月中旬是第一代幼蟲危害期。5月中旬第一代幼蟲開始穿透內果皮取食種仁,蛀孔很小,流出膠液,造成大量落果,但外核桃果皮無明顯被害狀。7月中旬至7月下旬,第二代幼蟲在核桃中果皮內蛀食,使果實外麵變黑凹陷,形成“核桃黑”,受害果不脫落。
(4)防治方法:晚秋至冬天,翻耕樹盤,殺死越冬幼蟲或繭蛹;從落果開始每天及時拾落果和秋天收樹上的黑核桃燒毀,消滅幼蟲。
(1)危害情況:該蟲以成蟲蛀食核桃核果外果皮。嫩芽、嫩枝,以幼蟲蛀蝕幼果核仁,使其早期脫落,嚴重影響核桃產量。
(2)形態特征:成蟲全身黑色,體長11毫米(不含管狀喙)雌蟲尾部略寬;卵橢圓形,出產時為淡黃色,縱徑1毫米;幼蟲頭部紅棕色,全身乳白色,成熟幼蟲體長14~17毫米;蛹為離蛹,體長10~12毫米,乳白色,腹部各節背麵有一長排瘤突,每個瘤突著生淡褐色短毛一根。
(3)習性及發生規律:一年發生一代,4月下旬越冬成蟲開始在林間活動,吸取核桃嫩葉液汁,補充營養。產卵於核桃幼果內,卵期15~20天,自6月下旬開始孵化,初孵化幼蟲自外果皮漸入果內取食果仁,5~10天後受害幼果脫落,6月中、下旬掉落的幼果總數達60~70%。幼蟲在核果內生活20~25天,7月上旬開始羽化,約經3~5天體軀變硬後才能爬出果外活動,8月中旬漸漸鑽人土中或石縫中越冬。
(4)防治方法:冬季翻耕土壤可消滅部分成蟲;從6月上旬落果開始,每天徹底撿收早期落果燒毀,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二)核桃主要病害防治
l、核桃黑斑病
(1)病狀:主要危害核桃幼葉、嫩枝、花及果實。葉片受害時,出現近圓形或多角形的小黑斑,後擴大蔓延整個葉片,嚴重時可互相連成大斑。使樹葉早落。嫩枝和葉柄受害,病斑長圓形或狹長,褐色,微凹陷,當病斑繞枝一圈時,造成枯技。花序受害,先產生黑色水漬狀病斑,不展開,以後花軸變黑,變彎曲,以至旱落。果實受害,初期發生黑色斑點,呈水漬狀,以後病斑迅速擴大,致使果皮全部變黑;幼果受害能侵入核仁,可使核仁、核殼都變黑,引起早期落果,老果受害病斑隻
(2)發病規律:核桃病菌主要在病枝、病果、病芽和昆蟲體上越冬,借風雨、昆蟲、帶病花粉和人為活動傳播,由自然孔口和傷口侵入。發病與雨水有密切關係,雨後常迅速蔓延。雨水多的年份發病重,弱樹重於健壯樹,苗木,老樹重於中、幼樹。
(3)防治方法:冬季結合核桃修剪,清除核桃病果、病枝、病葉集中燒毀,核桃發芽前噴一次3~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除冬防以外,在雌花開花前、開花後、幼果期各噴一次l:0.5:200的波爾多液,或0.4%硫酸銅,或500~800倍液退菌特,或0.003%農用鏈黴素+0.2%硫酸銅。
2、核桃枝枯病
(1)病狀:l~2年生的枝梢或側枝受害後,先從頂端開始,逐漸蔓延至主幹。受害枝上的葉變黃脫落。發病初期,核桃枝條病部失綠呈灰綠色,後變成褐色或灰色,大枝病部梢下陷。當病斑繞枝一周時,出現枯枝或整株死亡,並在枯枝上產生密集、群生小黑點,即分生孢子盤。濕度大時,大量分生孢子和粘液從盤中央湧出,在盤口形成黑色瘤狀突起。
(2)發病規律:病菌在核桃病枝上越冬,次年借風雨等傳播,扶傷口或枯枝上侵入。此菌隻危害衰弱的枝幹,加強管理,增強樹勢可防治次病。
(3)防治方法:剪除核桃病枝、死株。集中燒毀,以減少病源;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樹勢;冬季用生石灰7.5:食鹽1.5:植物油:o.25:硫磺粉0.5:水50倍的塗白劑塗白。
本文來自:中國宗富核桃產業網,網址:http://www.hetaomiao.net .轉載請注明來源於中國宗富核桃產業網!謝謝關注!
歡迎您點擊觀看
宗富果業——榜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