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宗富動態 NEWS
聯係我們
鄭萬清 182 1550 1756(微信同號)
蒲 強 159 2866 6163(微信同號)

購苗種植兩千畝以上專線電話138 8030 7263

裴忠富--全國勞動模範、優秀共產黨員

農業“王牌”越來越亮

點擊數:錄入時間:2014年12月20日

農業“王牌”越來越亮


年終歲尾,回望河南農業一年來的發展曆程,有63年來嚴重夏旱肆虐的揪心,有全年糧食總產“十一連增”的喜悅,有謀求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探索,也有帶富農民扮美農村的努力。

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河南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是一大優勢、一張王牌,這個優勢、這張王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

糧安天下。當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農業和糧食生產的基礎地位更加凸顯。在即將過去的2014年裏,中原兒女用百倍的擔當和奉獻,讓農業這張“王牌”愈加閃亮!

穩糧:中國碗端上河南糧

1154.46億斤!這是2014年全省糧食的總產量,也是河南農業向全國人民交出的一張“成績單”。

糧食產量穩定,就能穩住人心,穩定大局。正是有了這樣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省委、省政府始終不忘習總書記的殷切囑托,認真貫徹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始終把保障糧食安全作為第一責任不動搖,不斷創新各項機製,出實招,見實效。

從農機購置補貼、良種補貼到“一噴三防”補貼,一項項惠農大禮包接踵而來,大大調動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2014年,全省小麥種植麵積比上年增加60萬畝,秋糧播種麵積比上年增加近90萬畝。全省糧食種植麵積保持穩中有增,為糧食穩產增產打下堅實基礎。在全國率先開展的高標準糧田建設,正以每年900萬畝速度推進,今年年底可建成3500萬畝。在高標準糧田建成區,小麥、玉米平均單產均超過了1000斤,比非建成區均高出200斤左右。

與往年相比,這張成績單,更加來之不易。不說怎樣衝破高起點上持續增產的局限,也不說農業投入邊際效益的逐年遞減,單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嚴重夏旱,就給全省糧食生產帶來了巨大挑戰。

枝葉枯萎、田地龜裂、河床裸露、水庫幹涸,回想起夏旱時的種種情景,50多歲的葉縣古路灣村村民婁小三仍心有餘悸:“這就是‘卡脖子旱’。我種了一輩子的地,從來沒有像今年這麼旱過。”

高峰期全省2700萬畝農田受旱。麵對肆虐的旱魔,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抗旱保糧,能澆盡澆,能保盡保,守住了糧食生產的基本麵,把秋糧減損降到了低。

眾誌成城、全力以赴。在中原大地,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舉措,增強了全省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免疫力,激發出糧食生產內生動力,引領全省糧食產量連續11年時間繪出了一條高高揚起的連增曲線,圓滿完成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

提效:農業“豫軍”舞動“龍頭”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對農業是挑戰,也是機遇。

拉長農業產業鏈條,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我省用發展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各地紅紅火火的農業產業化集群建設,用創新打開了發展現代農業的“突破口”。難怪農業部的專家感歎:“這是農業產業化發展形式上的重大創新。”

襄城縣生豬產業化集群位於紫雲鎮西北部,核心區總麵積36平方公裏,計劃投資50億元,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25億元,產業集群內的道路、水電管網全部建成,各項基礎設施日趨完善。許昌市畜牧局局長趙少群介紹:“集群核心區現存欄生豬32萬頭,預計今年出欄生豬60萬頭,產值12億元。”

今年,全省重點打造了40個畜牧產業化集群,不僅推動全省畜牧業跨越式發展,形成一大批區域性優勢產業,也加快了畜牧產業對外開放,越來越多的河南畜產品被擺上了“世界餐桌”。

事實上,農業產業化集群不但為我省培育出了“速凍雙子”三全、思念,“肉食老大”雙彙,“世界鴨王”華英等一批龍頭企業、股市名將,更有資本新貴“紅棗第一股”好想你、“養豬第一股”雛鷹農牧……今年,我省著力抓好農業龍頭企業上市工作,努力把更多的農業企業推向國內外資本市場,融入國際經濟大循環。截至目前,全省涉農上市企業15家,其中境外上市2家;在會審核3家,進入輔導期6家,上市後備企業48家。

一旦“龍頭舞起來,龍身動起來,龍尾擺起來”,河南農業就能大有希望,就能生龍活虎,異彩紛呈。星光熠熠的農業產業化集群,體現的是全省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發展動力,對農民增收的帶動能力。2014年,全省各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600多家,其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60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760家。全省農產品加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從業人員達198萬人,輻射帶動全省從事種養殖業的農戶占全省農戶的五成以上,戶均增收2300元。

轉型:新型農民活躍田間地頭

當全省農村土地流轉麵積已經達到3393萬畝,占家庭承包耕地麵積的34.8%時,土地規模化經營也不斷推動著農業生產、生活方式“脫胎換骨”式的轉變——

越來越多的“農把式”借助機械化種植變成了“甩手掌櫃”。以往砍玉米稈、掰棒子、剝籽粒的繁重收獲過程,正被機械化收割“一站式”搞定;傳統的“手把青秧插滿田,退步原來是向前”的插秧場景,也正被“直播”式的水稻種植替代,全省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已達75%。

越來多懂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活躍在田間地頭。他們通過成立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形式,從事農業生產或提供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達9.2萬家,種糧大戶3.9萬戶,家庭農場1.6萬家。西平縣焦莊鄉毛寨村種糧大戶韓衛宇原來在上海打工,3年前回到家鄉承包土地種糧。“我跟鄉親們簽了20年合同,流轉了400多畝地,讓鄉裏的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給作的公證。”韓衛宇這輩子認準了種糧食。

生活富裕了,眼界開闊了,群眾對生活環境也有了新的要求。順應百姓呼聲,今年我省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麵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在許多村莊,幾十年積存的垃圾得到清理,汙水處理係統也逐步建立起來。鄉村變美了,環境變靚了。

“村裏環境好了,心情也美了,日子過得越來越滋潤,一點兒也不比城裏差。”禹州市火龍鎮劉溝村村民劉永圈說。

本文來自:四川果苗網,轉載請注明來源於四川果苗網!謝謝關注!網址:http://www.sichuanguomiao.com




歡迎您點擊觀看

宗富果業——榜樣的力量

誠招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