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宗富動態 NEWS
聯係我們
鄭萬清 182 1550 1756(微信同號)
蒲 強 159 2866 6163(微信同號)

購苗種植兩千畝以上專線電話138 8030 7263

裴忠富--全國勞動模範、優秀共產黨員

生態循環農業

點擊數:錄入時間:2014年8月25日

摘要:近低碳、綠色似乎炒得很火。本來應該是一個很普通的東西,炒啊炒啊的變成了一個遙不可及的東西,導致很多人都以為綠色有機食品是仙丹妙藥,是隻可特供不可普及的一種奢侈品。

加上某些人對普通民眾宣傳發展有機農業會“大大減產”,“會餓死人”這種謠言,直接導致一個普普通通的有機食品加冕成為高檔消費品。
“現代”農業黔驢技窮
二戰之後,世界農業發展就進入了一個死胡同,表麵上看起來農業是在高速發展,實際上無異於飲鴆止渴。我們使用農藥除草劑來滅殺害蟲雜草,害蟲雜草的抗藥性越來越強,為了殺死抗藥性更強的害蟲雜草,就投入更加毒的農藥與除草劑。隨著害蟲雜草的不斷進化,總有一天會達到人類都無法忍受的程度,到時候我們人類該如何自處呢?
有的人寄希望於轉基因技術,而這又和農藥化肥有什麼區別呢?一個是外在的農藥噴灑;一個是內在的殺蟲基因。難道內在的就不會導致蟲子產生抗藥性?實際上已經有很多例子表明,因為轉基因作物而出現了田間的超級雜草。更可怕的是,轉基因作物是不能留種的,長期種植將會導致傳統的農作物種子滅絕。長期以往,以後人類想回頭都難。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人類再這麼自大下去,受害的隻會是人類自己。
為此,我們應該探索一條更貼近自然,更符合自然的農業道路。
未來農業之路——生態循環農業
什麼是生態農業?簡單得說,生態農業就是一個在人為控製下以農業為基礎的小自然係統。他具有生物多樣性、可持續性、綜合性、高效性等各種優勢特點。在耕種過程中需杜絕化學農藥、化肥、除草劑、添加劑、農膜、轉基因這農田六大害,以生物防治與物理防治來防治病蟲害及田間雜草,替代所有的化學工業品。
生物防治:培育麻雀、青蛙、蜻蜓、瓢蟲等農田益蟲益鳥,他們會幫助我們消滅田間害蟲;也可在田間放養雞、鴨、鵝、魚(水田),他們會幫組我們消滅田間的雜草;也可針對某種病害培育針對他的真菌,來達到治療病害的目的。
物理防治:如在田間安設誘蟲燈,誘殺可飛行的趨光性害蟲;也可噴灑苦豆子、花椒等自然驅蟲性植物的粉末;可借用中醫的病理學對農作物病害調配中藥來進行治療;以人工除草等各種方法來達到防止病蟲害與除草的目的。
人類曆史上之所以沒有農藥化肥也能種地正是因為那時候的生態環境好,有鳥、有青蛙、有野鴨、有蜻蜓、有蚯蚓、有各種各樣的田間能手。那些野生小動物雖然也或多或少吃一點糧食,但相對他們吃的蟲子和草籽來說,已經是微不足道矣。
生態農業所涉及的麵積越大,則越好控製,反之則難以控製。生態,顧名思義就是一個生態係統,需要多物種建立生態循環鏈方可稱得上是生態。而耕種麵積越小,物種生存空間就越小,建立完整生物鏈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如果千頃萬頃(涵蓋山地、丘陵、沼澤、濕地等非農田地)都實現了生態種植,那麼一個完整的生態係統就可以建立起來了,平均消耗的人力與物力相對十畝百畝來說,那是少的多。所以說,生態農業絕對不是特殊的、個別的小農田耕種,而是越普及越好,越普及生態係統越完整;越普及生物鏈越豐富;越普及病蟲害越少;越普及產量越高。
田間輪作的作用
在同一塊田地上,有順序地在季節間或年間輪換種植不同的作物或複種組合的一種種植方式。輪作是用地養地相結合的一種生物學措施。
(一) 有利於防治病、蟲、草害
作物的許多病害如煙草的黑脛病、蠶豆根腐病、甜菜褐斑病、西瓜蔓割病等都通過土壤侵染。如將感病的寄主作物與非寄主作物實行輪作,便可消滅或減少這種病菌在土壤中的數量,減輕病害。對為害作物根部的線蟲,輪種不感蟲的作物後,可使其在土壤中的蟲卵減少,減輕危害。合理的輪作也是綜合防除雜草的重要途徑,因不同作物栽培過程中所運用的不同農業措施,對田間雜草有不同的抑製和防除作用。如密植的穀類作物,封壟後對一些雜草有抑製作用;玉米、棉花等中耕作物,中耕時有滅草作用。一些伴生或寄生性雜草如小麥田間的燕麥草、豆科作物田間的菟絲子,輪作後由於失去了伴生作物或寄主,能被消滅或抑製為害。水旱輪作可在旱種的情況下抑製,並在淹水情況下使一些旱生型雜草喪失發芽能力。
(二) 有利於提高地力維持養分平衡
各種作物從土壤中吸收各種養分的數量和比例各不相同。如禾穀類作物對氮和矽的吸收量較多,而對鈣的吸收量較少;豆科作物吸收大量的鈣,而吸收矽的數量極少。因此兩類作物輪換種植,可保證土壤養分的均衡利用,避免其片麵消耗。
(三) 改善土壤理化性狀,調節土壤肥力

穀類作物和多年生牧草有龐大根群,可疏鬆土壤、改善土壤結構;綠肥作物和油料作物,可直接增加土壤有機質來源。另外,輪種根係伸長深度不同的作物,深根作物可以利用由淺根作物溶脫而向下層移動的養分,並把深層土壤的養分吸收轉移上來,殘留在根係密集的耕作層。同時輪作可借根瘤菌的固氮作用,補充土壤氮素,如花生和大豆每畝可固氮6~8千克,多年生豆科牧草固氮的數量更多。水旱輪作還可改變土壤的生態環境,增加水田土壤的非毛管孔隙,提高氧化還原電位,有利土壤通氣和有機質分解,消除土壤中的有毒物質,防止土壤次生潛育化過程,並可促進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繁殖。


本文來自:四川果苗網http://www.sichuanguomiao.com轉載請注明來源於四川果苗網!謝謝關注!

歡迎您點擊觀看

宗富果業——榜樣的力量

誠招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