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宗富果技 Self Regulation
聯係我們
鄭萬清 182 1550 1756(微信同號)
蒲 強 159 2866 6163(微信同號)

購苗種植兩千畝以上專線電話138 8030 7263

裴忠富--全國勞動模範、優秀共產黨員

桃樹病蟲害防治(五):桃樹侵染性流膠病、桃樹非侵染性流膠病

點擊數:錄入時間:2015年6月2日

桃樹侵染性流膠病

Peach tree Botryosphaeria gummosis

症狀桃樹流膠病,分為侵染性流膠病和非侵染性流膠病兩種。桃樹侵染性流膠病又稱疣皮病、瘤皮病。主要為害枝幹,也可侵染果實。1年生嫩枝染病,初產生以皮孔為中心的疣狀小突起,漸擴大,形成瘤狀突起物,直徑1~4(mm),其上散生針頭狀小黑粒點,即病菌分生孢子器。當年不發生流膠現象,翌年5月上旬,病斑再擴大,瘤皮開裂,溢出樹脂,初為無色半透明稀薄而有秸性的軟膠,不久變為茶褐色,質地變硬呈結晶狀,吸水後膨脹成為腖狀的膠體。被害枝條表麵粗糙變黑,並以瘤為中心逐漸下陷,形成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直徑4~10(mm),其上散生小黑點。嚴重時枝條凋萎枯死。多年生枝幹受害產生"水泡狀"隆起,直徑1~2(cm),並有樹膠流出。病菌在枝幹表皮內為害或深達木質部,受害處變褐,壞死,枝幹上病斑多者則大量流膠,致枝幹枯死,樹體早衰。果實染病,初為褐色腐爛狀,逐漸密生粒點狀物,濕度大時從粒點孔口溢出白色塊狀物,發生流膠現象,嚴重影響桃果品質和產量。

病原 Botryosphaeria ribis Tode Gross. et Dugg. 稱茶麃子葡萄座腔菌,屬子囊菌門真菌。無性態為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 屬半知菌類真菌,兩態可同時存在,在病部枯死皮層中產生的孢子器,初埋生在表皮下,成熟後突破皮層裸露積累成葡萄狀,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黑褐色、革質、大小165~300(μm),分生孢子梗短,不分枝,無色單胞,橢圓形至紡錘形,萌發時生1~3個隔,大小13~32.5×5.2~11.7(μm)。子囊殼腔內子囊棍棒狀,壁雙層稍厚,具擬側絲,大小78~130×13~23.4(μm),一般產生8個子囊孢子,多為雙行排列,子囊孢子單胞無色,卵圓形至紡錘形,兩端稍鈍,大小23.4~28.6×7.8~15(μm)。廣州郊區的桃樹流膠病由Leptosphaeria sp.和Cucurbitaria sp. 引起。均屬子囊菌門真菌。與國內外報道的病原菌都不相同。前者子囊座為子囊殼狀,黑褐色,扁球形大小200.9×135(μm);子囊棒狀,大小41.6×9.6(μm);子囊孢子梭形,無色,具三個橫隔,大小20.9×7.6(μm)。後者子囊座為子囊殼狀,近球形,大小199.8×118.2(μm),子囊圓筒形,大小44.4×10(μm);子囊孢子卵形至橢圓形,黑褐色,具縱、橫隔膜,橫隔膜通常為3~4個,大小18.1×6.9(μm)。分生孢子萌發適溫25~30℃。病菌有潛伏侵染特性,潛育期14~84天。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被害枝條裏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彈射出分生孢子,通過風、雨傳播。雨天從病部溢出大量病菌,順枝幹流下或濺附到新梢上,從皮孔、傷口及側芽侵入,進行初侵染,枝幹內潛伏病菌的活動與溫度有關。當氣溫15℃左右,病部即可滲出膠液;隨氣溫上升,樹體流膠點增多,病情逐漸加重。一般在直立生長的枝幹基部以上部位受害嚴重,側生的枝幹向地表的一麵重於向上的部位;枝幹分權處易積水的地方受害重;土質瘠薄,肥水不足,負載量大均可誘發流膠病;黃桃係統較白桃係統感病。一年中此病有2個發病高峰,分別在5月下旬~6月上旬與8月上旬~9月上旬。一般6~7月擴展緩慢。

防治方法 (1)清除初侵染源。結合冬剪,徹底清除被害枝梢。桃樹萌芽前,用抗菌劑"402"100倍液塗刷病斑,殺滅越冬病菌,減少初侵染源。(2)加強桃園管理。低窪積水地注意開溝排漬;增施有機肥及磷、鉀肥,控製樹體負載量,以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3)藥劑防治:在桃樹生長期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50%滅可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每半月噴一次,共噴3~4次。(4)刮除病斑。桃樹未開花前,刮去膠塊,後用50%退菌特50g+50%硫懸浮劑250g混合塗藥。

桃樹非侵染性流膠病

Peach tree gummosis

症狀桃樹非侵染性流膠病又稱生理性流膠病。主要為害主幹和主枝椏杈處,小枝條、果實也可被害。主幹和主枝受害初期,病部稍腫脹,早春樹液開始流動時,曰平均氣溫15℃左右開始發病,5月下旬~6月下旬為第一次發病高峰,8~9月為第二次發病高峰期,以後隨氣溫下降,逐步減輕直至停止。從病部流出半透明黃色樹膠,尤其雨後流膠現象更為嚴重。流出的樹膠與空氣接觸後,變為紅褐色,呈膠腖狀,幹燥後變為紅褐色至茶褐色的堅硬膠塊。病部易被腐生菌侵染,使皮層和木質部變褐腐爛,致樹勢衰弱,葉片變黃、變小,嚴重時枝幹或全株枯死。果實發病,由果核內分泌黃色膠質,溢出果麵,病部硬化,嚴重時龜裂,不能生長發育,無食用價值。

病因 (1)霜害、凍害、病蟲害、雹害及機械傷害造成傷口,引起流膠。(2)栽培管理不當,如施肥不當,修剪過重,結果過多,栽植過深,土壤黏重,土壤酸堿度等原因,引起樹體生理失調,而導致流膠病的發生。

發病條件 一般4~10月間,雨季、特別是長期幹旱後偶降暴雨,流膠病嚴重。樹齡大的桃樹流膠嚴重,幼齡樹發病輕。果實流膠與蟲害有關,蝽象為害是果實流膠的主要原因。砂壤和礫壤土栽培流膠病很少發生,黏壤土和肥沃土栽培流膠病易發生。

防治方法 (1)加強桃園管理,增強樹勢。增施有機肥,少施或不施氮肥,低窪積水地注意排水,酸堿土壤應適當施用石灰或過磷酸鈣,改良土壤,鹽堿地要注意排鹽,合理修剪,修剪在休眠期進行,減少枝幹傷口,避免桃園連作。(2)防治枝幹病蟲害,尤其是蚜蟲和食心蟲,預防病蟲傷,及早防治桃樹上的害蟲如介殼蟲、蚜蟲、天牛等。冬春季樹幹塗白,預防凍害和曰灼傷。(3)藥劑保護與防治:早春發芽前將流膠部位病組織刮除,傷口塗45%晶體石硫合劑30倍液,然後塗白鉛油或煤焦油保護。藥劑防治可用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異菌脲(Rovral)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腐黴利(Sumilex)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防效較好。(4)於花後和新梢生長期各噴一次比久溶液,濃度為2000~3000mg/kg,抑製生長,也可噴布0.01~0.1%矮壯素,促進枝條早成熟預防流膠。

本文來自:中國宗富桃子產業網,網址:http://www.taoshumiao.com..轉載請注明來源於中國宗富桃子產業網!謝謝關注!

歡迎您點擊觀看

宗富果業——榜樣的力量

誠招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