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萬清 182 1550 1756(微信同號) | |
蒲 強 159 2866 6163(微信同號) |
購苗種植兩千畝以上專線電話138 8030 7263 裴忠富--全國勞動模範、優秀共產黨員 |
(一)主要病害及其防治:1.褐腐病又稱果腐病是桃、李、杏等果樹果實的主要病害,在我國分布普遍。
(1)症狀。褐腐病可為害花、葉、枝梢及果實等部位,果剩受害重,花受害後變褐,枯死,常殘留於枝上,長久不落。嫩葉受害,自葉緣開始變褐,很快擴展全葉。病菌通過花梗和葉柄向下蔓延到嫩枝,形成長圓形潰瘍斑,常引發流膠。空氣濕度大時,病斑上長出灰色黴叢。當病斑環繞枝條一周時,可引起枝梢枯死。果實自幼果至成熟期都能受侵染。但近成熟果受害較重。
(2)發病規律。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僵果或枝梢潰瘍斑病組織內越冬。第二年春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風雨,昆蟲傳播,通過病蟲及機械傷口侵入。在適宜條件下,病部表麵長出大量的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在貯藏期間,病果與健果接觸,能繼續傳染。花期低溫多雨,易引起花腐,枝腐或葉腐。果熟期間高溫多雨,空氣濕度大,易引起果腐,傷口和裂果易加重褐腐病的發生。
(3)防治方法。消滅越冬菌源:冬季對樹上樹下病枝、病果、病葉應徹底清除,集中燒毀或深埋。噴藥防護:在花腐病發生嚴重地區,於初花期噴布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無花腐發生園,於花後10天左右噴布65%代森鋅500倍液,或50%醚菌酯3000 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次。果噬熟前1個月左右再噴1~2次。
2.穿孔病:穿孔病是核果類果樹(桃、李、杏、櫻桃等)常見病害,分細菌性和真菌性兩類。以細菌性穿孔病發生普遍,嚴重時可引起早期落葉。真菌性穿孔病又分褐斑、黴斑及斑點三種。
(1)症狀:細菌性穿孔病為害葉,新梢和果實。葉片受害初期,產生水浸狀小斑點,後逐漸擴大為圓形或不規則形,潮濕天氣病斑背麵常溢出黃白色粘稠的菌濃。病斑脫落後形成穿孔或有一小部分與葉片相連。發病嚴重時,數個病斑互相愈合,使葉片焦枯脫落 。枝梢上病斑有春季潰瘍和夏季潰瘍兩種類型。春季潰瘍斑多發生在上一年夏季生長的新梢上,產生暗褐色水浸狀小皰疹,寬度不超過枝條直徑的一半。夏季潰瘍斑則生在當年新梢上,以皮孔為中心形成水浸狀暗紫色病斑,圓形或橢圓形,稍凹陷,邊允水浸狀,病斑形成後很快幹枯。果實發病初起生褐色小斑點,後發展成為近圓形、暗紫色病斑。中央稍凹陷,邊緣水浸狀,幹燥後病部發生裂紋。天氣潮濕時,病斑出現黃白色菌膿。真菌性穿孔病,黴斑、褐斑穿孔病均為害葉、梢和果,斑點穿孔病則主要為害葉片。它們與細菌性穿孔病不同的是,在病斑上產生黴狀物或黑色小粒點,而不是菌膿。
(2)發病規律:細菌性穿孔病病源細菌,主要在春季潰瘍斑內越冬。在李樹抽梢展葉時,細菌自潰瘍病斑內溢出,通過雨水傳播,經葉片的氣孔、枝果的皮孔侵入,幼嫩的組織易受侵染。5~6月開始發病,雨季為發病盛期。 黴斑穿孔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梢或芽內越冬,春季產生孢子經雨水傳播,侵染幼葉嫩梢及果實。病菌在生長季節可多次再侵染,多雨潮濕發病重。褐斑穿孔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病葉和枝梢病組織中越冬。翌春形成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侵染葉片、新梢和果實。斑點穿孔病,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在落葉中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 細菌性穿孔病1病葉,2病原孢子
(3)防治方法。加強栽培管理、清除病原:合理施肥、灌水和修剪,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能力;生長季節和休眠期對病葉、病斑、病果及時清除,特別是冬剪時,徹底剪除病枝,清除落葉、落果,集中深埋或燒毀,消滅越冬菌源。②藥劑防治:在樹體萌芽前刮除病斑後, 全株噴布1:1:100~200波爾多液或波美4~5度石硫合劑。生長季節從5月上旬開始每隔15天左右噴藥一次,連噴3~4次,可用 40%福星8000倍液,或 37%苯醚甲環唑3000倍液。硫酸鋅石灰液(硫酸鋅0.5公斤,石灰2公斤,水120公斤),波美0.3度石硫合劑等。據遼寧熊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在香蕉李上試驗,采用清除病源和藥劑防治相結合,對細菌性穿孔病防治效果達89.2%~90.4%;單獨藥劑防治的,防治效果僅55.2%~57.2%。因此,必須清除病源與藥劑防治並舉,才能收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3、細菌性根癌病.細菌性根癌病又名根頭癌腫病。受害植株生長緩慢,樹勢衰弱,縮短結果年限。(1)症狀。細菌性根癌病主要發生在李樹的根頸部,嫁接口附近,有時也發生在側根及須根上。病瘤形狀為球形或扁球形,初生時為黃色,逐漸變為褐色到深褐色,老熟病瘤表麵組織破裂,或從表麵向中心腐爛。(2)發病規律。細菌性根癌病病菌主要在病瘤組織內越冬,或在病瘤破裂、脫落時進入土中,在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雨水、灌水、地下害蟲、線蟲等是田間傳染的主要媒介,苗木帶菌則是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細菌主要通過嫁接口,機械傷口侵入,也可通過氣孔侵入。細菌侵入後,刺激周圍細胞加速分裂,導致形成癌瘤。此病的潛伏期從幾周到1年以上,以5~8月發病率高。(3)防治方法。①繁殖無病苗木,選無根癌病的地塊育苗,並嚴禁采集病園的接穗,如在苗圃剛定植時發現病苗應立即撥除。並清除殘根集中燒毀,用1%硫酸銅液消毒土壤。②苗木消毒用1%硫酸銅液浸泡1分鍾,或用3%次氯酸鈉溶液浸根3分鍾。殺死附著在根部的細菌。③刮治病瘤。早期發現病瘤,及時切除,用30%DT膠懸劑(琥珀酸銅)300倍液消毒保護傷口。對刮下的病組織要集中燒毀。
李樹常見病害還有李紅點病,桃樹腐爛病(也侵染李、杏、櫻桃等)、瘡痂病等,防治上可參考褐腐病、穿孔病等進行。
(二)主要蟲害及其防治
1.桑白蚧,又稱桑盾蚧(1)為害症狀。以若蟲或雌成蟲聚集固定在枝幹上吸食汁液,隨後密度逐漸增大。蟲體表麵灰白或灰褐色,受害枝長勢減弱,甚至枯死。(2)發生規律。北方果區一般一年發生2代,第二代受精雌成蟲在枝幹上越冬。第二年5月開始在殼下產卵,每一雌成蟲可產卵40~60粒,產卵後死亡。第一代若蟲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孵化,孵化期較集中。孵化後的若蟲在介殼下停留數小時後爬出介殼,分散活動1~2天後便成群固定在母體附近的枝條上吸食汁液,5~7天開始分泌白色蠟質介殼。個別的在果實上和葉片上為害。7孕狹8月上旬,變成成蟲又開始產卵,8孕下旬第二代若蟲出現,雄若蟲經擬蛹期羽化為成蟲,交尾後即死去,留下受精雌成蟲繼續為害並在枝幹上越冬。(3)防治方法。①消滅越冬成蟲,結合冬剪和刮樹皮及時剪除、刮治被害枝,也可用硬毛刷刷除在枝幹上的越冬雌成蟲。②藥劑防治:重點抓住第一代若蟲盛發期,未形成蠟殼時進行防治,目前效果較好的是畝旺特和速撲殺,其滲透力強,可殺死介殼下的蟲體。
2.蚜蟲為害李樹的蚜蟲主要有桃蚜、桃粉蚜和桃瘤蚜三種 (1)為害症狀。桃蚜為害使葉片不規則卷曲;瘤蚜則造成葉從邊緣向背麵縱卷,卷曲組織肥厚,凹凸不平;桃粉蚜為害使葉向背麵對合縱卷且分泌白色蠟粉和蜜汁。 (2)發生規律。以卵在枝梢芽腋,小枝叉處及樹皮裂縫中越冬,第二年芽萌動時開始孵化,群集在芽上為害。展葉後轉至葉背為害,5月份繁殖快,為害重。蚜蟲繁殖很快,桃蚜一年可達20~30代,6月份桃蚜產生有翅蚜,飛往其它果樹及雜草上為害。10月份再回到李樹上,產生有性蚜,交尾後產卵越冬。 (3)防治方法。①消滅越冬卵,刮除老皮或萌芽前噴30%鬆脂酸鈉。藥劑塗幹,50%久效磷乳油2~3倍液,在刮去老粗皮的樹幹上塗5~6厘米寬的藥環,外縛塑料薄膜。但此法要注意藥液量不宜塗得過多,以免發生藥害。③噴藥:花後用 10%的吡蟲啉3000倍液噴布1~2次。
3.山楂紅蜘蛛(也稱山楂葉蟎)(1)為害症狀。以成、幼、若蟎刺吸葉片汁液進行為害。被害葉片初期呈現灰白色失綠小斑點,後擴大,致使全葉呈灰褐色,後焦枯脫落。嚴重發生年份有的園子7~8月份樹葉大部分脫落,造成二次開花。嚴重影響果品產量和品質並影響花芽形成和下年產量。(2)發生規律。每年發生5~9代,以受精雌蟎在枝幹樹皮裂縫內和老翹皮下,或靠近樹幹基部3~4厘米深的土縫內越冬。也有在落葉下、雜草根際及果實梗窪處越冬的。春季芽體膨大時,雌蟎開始出蟄,日均溫達10℃時,雌蟎開始上芽為害。是花前噴藥防治的關鍵時期。初花至盛花期為雌蟎產卵盛期,卵期7天左右,第一代幼蟎和若蟎發生比較整齊,曆時約半個月,此時為藥劑防治的關鍵時期。進入6孕旬後,氣溫增高,紅蜘蛛發育加快,開始出現世代重疊,防治就比較困難,7~8月份蟎量達高峰,為害加重,但隨著雨季來臨,天敵數量相應增加對紅蜘蛛有一定抑製作用。8~9月間逐漸出現越冬雌蟎。(3)防治方法。①消滅越冬雌蟎,結合防治其它蟲害,刮除樹幹粗皮,翹皮,集中燒毀,在嚴重發生園片可樹幹束草把,誘集越冬雌蟎,早春取下草把燒毀。②噴藥防治:花前在紅蜘蛛出蟄盛期,噴 阿維•達 瞞靈1500倍液,也可用殺蟎利果、霸蟎靈等防治;花後1~2周為第一代幼、若蟎發生盛期。用5%尼索朗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防治,效果甚佳。打藥要細周到,不要漏噴。
4.卷葉蟲類為害李樹的卷葉蟲以頂卷、黃斑卷和黑星麥蛾較多。
(1)為害症狀。頂梢卷葉蛾主要為害梢頂,使新的生長點不能生長,對幼樹生長為害極大,黑星麥蛾、黃斑卷葉蛾主要為害葉片,造成卷葉。 (2)發生規律。頂卷、黑星麥蛾一年多發生3代,黃斑卷3~4代,頂卷以小幼蟲在頂梢卷葉內越冬。成蟲有趨光性和趨糖醋性。黑星麥蛾以老熟幼蟲化蛹,在雜草等處越冬,黃斑卷越冬型成蟲在落葉、雜草及向陽土縫中越冬。(3)防治方法。頂卷應采取人工剪除蟲梢為主的防治策略,藥劑防治則效果不佳。黃斑卷和黑星麥蛾一是可通過清潔田園消滅越冬成蟲和蛹;二是可人工捏蟲;三是藥劑防治,在幼蟲未卷葉時噴滅幼脲三號或 52.25%農地樂1500倍液。
5.李實蜂李實蜂在華北、西北、華中等李果產區均有發生,某些年份有的李園因其危害造成大量落果甚至絕產。
(1)為害症狀。幼蟲蛀食花托和幼果,常將果核食空,果長到玉米粒大小時即停長,然後蛀果全部脫落。
(2)發生規律。李實蜂每年發生1代,以老熟幼蟲在土壤中結繭越夏、越冬。春季李萌芽時化蛹,花期成蟲羽化出土。成蟲習慣於白天飛花間,取食花蕾,並產卵於花萼表皮上,每處產卵1粒。幼蟲孵化後,鑽入花內蛀食花托、花萼和幼果,常將果核食空,蟲糞堆積於果內。幼蟲無轉果習性,約30天左右成蟲老熟脫果,落地後入土集中在距地表3~7厘米處結繭越夏、越冬。
(3)防治方法。①成蟲羽化出土前,深翻樹盤,將蟲繭埋入深層,使成蟲不能出土。 ②成蟲期噴藥:在初花期成蟲羽化盛期樹冠、地麵噴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可有效的消滅成蟲。③在幼蟲脫果入土前或成蟲羽化出土前在李樹樹冠下撒2.5%敵百蟲粉劑。每株結果大樹撒0.25公斤。④摘除被害果並清除落地蟲果集中燒毀。
李園病蟲害防治曆
休眠期:各種病原及越冬蟲、蟎。剪除病、蟲枝及枯枝;刮老翹皮;清除枯枝、落葉、雜草、落果集中燒毀。硬毛刷刷除桑白蚧等蚧殼蟲。
萌芽期3/下~4/上:穿孔病、流膠病、瘡痂病、褐腐病、紅點病、介殼蟲、山楂葉蟎 噴波美3~5度石硫合劑或 80%大生十40%速撲殺。
花期4/上中旬:李食蜂。樹冠及地麵噴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展葉至花後4/下~5/上:褐腐病、瘡痂病、流膠病、褐腐病、紅點病、李小食心蟲、蚜蟲、山楂紅蜘蛛、黃斑卷葉蟲等
1.噴波美0.3度~0.5度石硫合劑或琥珀酸銅100~200倍液或50%代森銨1000倍液。2.5%撲虱蚜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滅幼脲3號2000倍液。3.糖醋液誘殺成蟲
果實生長和新梢旺長期(5~6月):穿孔病、紅點病、褐腐病、蚜蟲、卷葉蟲、李小食心蟲、玉米螟、紅蜘蛛等。65%代森鋅500倍液,或 80%戍唑醇30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800~1000溶液,每半個月一次,交替使用;滅幼脲3號2000倍液,40%殺蟎利果2500倍液; 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
果噬熟期(7~9月):紅蜘蛛、卷葉蟲、食心蟲、刺蛾、天牛、金龜子等。波美0.2~0.3度石硫合劑;40%滅幼脲3號2000倍液; 或聯苯菊酯;向天牛蛀孔中 灌50倍敵敵畏乳油。采果後(9~11月):卷葉蛾、天牛、浮塵子等。50%敵敵畏乳油1500倍液;向天牛蛀孔中注入50倍敵敵畏等。
本文來自:中國宗富李子產業網,網址:http:////m.jiaguguoji.com.轉載請注明來源於中國宗富林果產業網!謝謝關注!
歡迎您點擊觀看
宗富果業——榜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