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萬清 182 1550 1756(微信同號) | |
蒲 強 159 2866 6163(微信同號) |
購苗種植兩千畝以上專線電話138 8030 7263 裴忠富--全國勞動模範、優秀共產黨員 |
充分發揚民間文化,利用竹騙藝術打造旅遊是目前地方政府扶持的主要途徑。越是民族的、民間的,也越是世界的,古城青神在這一點上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他們在古城裏專門建立了以竹騙為特色的民俗客棧,吸引遊客增加旅遊收入的同時也把青神“王竹騙”打造成了城市一張文化名片,隨著遊客的增加,竹騙的種類,難度也逐漸增加,經濟效益得以顯現。保護了傳統民間藝術的同時又提供了發展機遇,隻是一種值得推廣借鑒的模式。竹編作品類別很多,如竹編樓、年節廟會竹編塔、旅遊景點為遊客售出許多竹編小工藝品、開業慶典用的竹編花台等等。由於絕大多數的竹騙高手都來自農村,他們自己的聯絡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地方政府要做好牽線搭撟工作。現在我們已經能夠在民俗節日廟會、文化古街、電視媒體甚至是奧運會的開幕式上看到竹騙作品等的民間藝術,相信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深入貫徹下去,竹騙藝術會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人民群眾的文化視野中。
民間藝術都是起源於民間來源於生活的,現實生活是其生存與發展的土壤,政府的扶持與保護隻能起到輔助的作用。雖然現代傳媒對竹騙的衝擊非常大,但這種衝擊究竟是致命一擊還是能夠起到推進它進一步創新發展走向新的春天也還未可知。不論是國家財政的補貼還是地方政府的扶持這些外在的努力都是為了一個目的,那就是激發出民間藝術自身的源動力——創新。目前來看對竹騙藝術的創新主要存在於以下兩個方麵:一是雕刻的竹騙造型以藝術品、民間工藝品的形式流傳。雖然精美的竹騙造型能夠博得很多群眾的喜愛,但是脫離了先代年輕人的喜愛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生命力和本真;二是活態的竹騙藝術傳承,作為一門古老的民間藝術它是造型與技藝的結合體,二者密不可分。傳承的靈魂不僅是造型特點的繼承和發揚,更重要的是竹騙的實踐,包括地方竹騙創新和完善的技巧。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重點保護的也是活態竹騙藝術的傳承人。創新要在繼承優秀傳統精髓的基礎上緊跟時代的要求要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來使這門古老的藝術煥發出新的青春。因此對受眾群體的培養是活態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成都的一些中小學已經在開設竹騙藝術欣賞課程、在學生中成立有竹騙興趣小組,我們不奢望所有喜歡竹騙的孩子們以後都成為傳承人,但是隻要這種活動能夠延續下去,我們就是在為竹騙戲的現在和未來培養新生力量。
本文來自四川果苗網核桃哥為您友情推薦,每日一資訊,帶你一起擁有好心情!網址:http://www.sichuanguomiao.com
歡迎您點擊觀看
宗富果業——榜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