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宗富動態NEWS
聯係我們
鄭萬清  182 1550 1756(微信同號)
蒲   強  159 2866 6163(微信同號)  

購苗種植兩千畝以上專線電話138 8030 7263

    裴忠富--全國勞動模範、優秀共產黨員

來自農村改革一線的“楊淩報告”

點擊數:   錄入時間:2015年3月11日
     在中國,幾乎所有的社會進步都發軔自農村。
     周人先祖後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滋養了4000年底蘊深厚、光輝燦爛的傳統農耕文化。鳳陽小崗村農民“按生死狀,大包幹”,奏響了30多年來不懈進取、改革開放的輝煌樂章。

     新常態下,農村改革是全麵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視察時強調,要紮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建設。國家唯一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楊淩,在貫徹落實陝西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中,牢記囑托、肩負使命,堅守在全麵深化農村改革這場“攻堅戰”的第一線。

     “咬定青山不放鬆,緊抓改革不鬆勁。省委書記趙正永提出:在新常態下應有新作為。楊淩示範區應當在全麵深化農村改革中肩負使命,砥礪奮進,努力前行。”全國人大代表、楊淩示範區黨工委書記郭社榮說。

     衝破糧食生產的水源束縛

     若說楊淩示範區是因“水”而生,其實並不為過。隻不過,楊淩不去濕潤的地方“找水”,而是紮根幹旱半幹旱地區與水“較勁”、和水“較真”。楊淩示範區對深化農村改革、確保糧食安全的進取自“水”發端。

     玉米、馬鈴薯等糧食作物產量創41項全國高產紀錄,牛、羊等牧畜存欄規模居全國前列。這樣的豐產糧倉不是水土充沛的平原沃野,而是缺水少雨、環境脆弱的“幹旱走廊”——榆林所轄的黃土高原與毛烏素沙漠邊緣地帶,在楊淩的技術支持下有望成為陝西省的“沙漠糧倉”。

     旱區怎樣種莊稼節水?旱區農田怎樣用水效率高?這些圍繞著“水”的問題,正是楊淩示範區的專家們夜以繼日攻關的課題。而榆林的“沙漠糧倉”,則是楊淩對這些問題的生動詮釋。

     楊淩示範區依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不斷豐富旱作農業發展理論,提升旱區糧食增產潛力。楊淩現代農業高效節水技術已累計在陝、甘、寧等省區應用推廣1500多萬畝,節水3.7億多立方米,增產糧食6.6億多公斤,產生效益7.3億多元。楊淩示範區已成為推廣旱作農業節水技術和支撐旱區農田高產的重要力量,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夯實糧食產能基礎等方麵持續發揮重要作用。

     釋放農業創新驅動的活力

     全天候物聯網、工廠化穴盤育苗車間、數字化農產品溯源標識……走進楊淩示範區現代農業園區,宛如置身現代農業的“夢工廠”。這是楊淩在農村改革上的創新之旅——依托現代農業園區,對構建現代農業產業和經營體係進行探索。

     總麵積隻有135平方公裏的楊淩示範區,卻擁有100平方公裏的現代農業園區。在這裏,不僅集聚了現代林果業、園藝業示範基地,還有具備產業支撐的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和涉農工業。從園區的產業結構到承載的產業功能,楊淩現代農業園區的建設步伐烙印著改革創新的豐富基因。

     在楊淩,做農民是份幸福體麵的職業。得益於優化調整的農業產業結構和農業科技進步,需要大量勞動力的傳統農業,在楊淩正在朝著集約專業的現代農業轉變。會種地的“老把式”逐漸被懂科技、善經營的職業農民所取代。由職業農民組織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成為楊淩發展現代農業的生力軍。截至2015年2月份,楊淩已培育以職業農民為主體的新型農業合作社415家,其中,成功創建國家級示範合作社4家、省級示範合作社和百強社13家,家庭農場50個,累計流轉土地5萬多畝,占區內耕地麵積的58.1%。


本文來自:四川果苗網,轉載請注明來源於四川果苗網!謝謝關注!網址:http://www.sichuanguomiao.com

歡迎您點擊觀看

宗富果業——榜樣的力量

誠招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