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郭柏峰在一紙轉讓289畝土地經營權的合同上簽下自己的名字時,他的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因為,隨著這289畝苗圃的加入,他終於實現了“公司到2005年底擁有千畝花木基地”的目標。
除此之外,郭柏峰經營的杭州賽石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從2001年注冊成立至今,在短短5年中,還實現了兩個跳躍:2003年,賽石園林具有了城市園林綠化二級資質、園林古建築及市政公用工程三級資質;2005年園林工程產值近5000萬元,達到了他的預期目標。
郭柏峰是個“敏於行而訥於言”的人,然而,一提起5年中所創辦的三個苗圃,郭柏峰卻打開了話匣子,他說:“做苗木就像學日語,剛接觸時,以為很容易,一旦深入下去,卻發現沒有過硬的技術和管理,談發展實在很難。”
在杭州餘杭區倉前鎮開辦了賽石園林的第一個苗圃,麵積為175畝。“第一次辦苗圃目的很單純,就是為了評園林綠化二級資質。當時一點經驗也沒有,人家是‘摸著石頭過河’,我們連‘石頭’也沒有。”郭柏峰坦率地說。
“第一天吃過晚飯趕到寧波,第二天早上5點鍾就去餘姚挑苗,10點鍾再趕回杭州公司上班。”當時,郭柏峰和同伴們的熱情像6月的陽光。然而熱情遭遇的卻是冷水,苗圃引進的主要樹種紅楓、玉蘭成活率極低,損失慘重。“第一個苗圃投資共260萬元,大概有100萬元打了水漂。”郭柏峰粗略地估計了一下。
痛定思痛,郭柏峰沒有再“冒進”,而是停下來認真反思:一是移植時機不對,6月正是盛夏的開始,接下來幾個月天氣過於炎熱;二是品種選擇不當,當時挑選樹種全憑自己的興趣,根本沒考慮市場需求;而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一支具有專業素質的員工隊伍,不懂得種植和管理。他感慨地說:“如果當時有專家指導的話,我們可以少走不少彎路。這次損失是我們交的一筆學費!”
前車之覆,後車之鑒。郭柏峰開始給自己“補課”。缺專業人才,他就請。偶然一次在挑選樹種時,他發現一位在苗木行業做了40餘年的馬師傅“種的苗真漂亮”。為了讓老馬加入賽石園林,郭柏峰以51萬元的重金收購了老馬在上虞的苗圃。另外,他還聘請了多位園林專家做顧問。缺專業知識,他就學。不僅自己學,還帶動員工一起學。“有一本關於苗木種植的書,寫得深入淺出,非常貼近實際。我給公司相關人員每人發一本,自己準備了兩本,一本放辦公室,一本放家裏。”同時,他還四處奔波,不斷地向同行取經。“2004年,我們跑了十幾萬公裏。多的一次,兩天時間跑了4個省份。”
2004年10月,他再次投資470萬元,開辦了第二個麵積達500畝的苗圃:三墩苗圃。在品種選擇上,他不僅避免了盲目性,重視美人茶、桂花等鄉土樹種,還花大力氣做好拳頭品種的培育。苗圃裏,冬青屬樹種多達20多個品種,大葉冬青、花葉枸骨、無刺枸骨規格齊全,胸徑在20厘米以上的紅果冬青有400多棵。
盡管和第一個苗圃比,第二個苗圃相當成功,但郭柏峰並不滿意,他說:“除了縱比,還要橫比。和別人的苗圃比,如果讓我打分的話,第二個苗圃頂多能得70分。”
早在2003年初,郭柏峰就有“到2005年底公司苗圃麵積達千畝”的構想。而“每完成一件事之後,總感到還有缺憾,想做一個更好的作品”的理念,更促使郭柏峰想盡快把第三個苗圃辦起來,以彌補前兩個苗圃缺少行道樹的不足。
“在簽下這289畝土地之前,第三個苗圃到底種什麼、怎麼種,我們已經進行了認真地探討和分析。”郭柏峰告訴記者,“目前杭州市區的行道樹總數約在14萬株,但目前應用的行道樹種類十分單調,已經有不少專家學者建議行道樹要多樣化。對此,我們將有針對性地培育7萬株左右的速生、落葉類行道樹種。”
都說苗木行業的門檻低,但創辦3個苗圃的曲折經曆,卻讓郭柏峰對苗木產業有了自己的理解。在他看來,3個苗圃不僅是賽石園林成長的一麵鏡子,也是苗木行業日漸成熟的一個縮影。現在的郭柏峰認為,首要之務就是經營好這千畝基地,他這輩子再也不想做與苗木無關的事了。
本文來自:四川果苗網,轉載請注明來源於四川果苗網!謝謝關注!網址:http://www.sichuanguomiao.com
歡迎您點擊觀看
宗富果業——榜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