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宗富動態NEWS
聯係我們
鄭萬清  182 1550 1756(微信同號)
蒲   強  159 2866 6163(微信同號)  

購苗種植兩千畝以上專線電話138 8030 7263

    裴忠富--全國勞動模範、優秀共產黨員

會興街道:特色農業助力“綠色崛起”

點擊數:   錄入時間:2015年3月2日

      走進會興天鵝島休閑旅遊園區,放眼望去,一棟棟溫室蔬菜大棚在冬日的陽光下熠熠生輝。進入大棚,一個個鮮紅的西紅柿、紫色的茄子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十分誘人。新建的1200平方米連棟溫室已完成主體施工,計劃種植高檔花卉、盆景、果蔬盆景等。西側已建成8座農家窯洞小院和近10間房舍,形成一個和諧雅致的整體,發展餐飲、娛樂、觀賞等項目,高標準地為廣大市民修建了一個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在馬坡宏祥葡萄莊園的溫室大棚裏,自動卷簾設備、溫濕度控製、光控、滴灌等設施讓人眼前一亮,棚內葡萄長勢喜人。大棚外,機車隆隆,正在完善莊園新品種大田葡萄栽植配套工作,鋪設節水管道,修整園區道路。該莊園老板馬貞祥告訴記者:“在會興街道的支持下,我一次流轉了300畝土地、建起了4棟麵積達28畝的自動控溫、控濕配套大棚,現在已栽植溫室葡萄苗2萬多株,大田葡萄苗近10萬株。” 

      麵對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捷報頻傳的喜人景象,湖濱區會興街道繼續做大做強特色農業文章,匠心獨具、科學布局,打造基地、塑造品牌,走出了一條依托特色農業實現綠色崛起的發展之路。 一枝獨秀引來滿園芬芳 2013年9月24日,裝完後一箱葡萄,目送來自洛陽的貨車駛離葡萄園,建房村王亞東夫婦難掩內心興奮:“今年我家4畝葡萄賣了9萬多元,這都虧了咱‘建房葡萄’這塊牌子。” 建房村是一個有著20多年葡萄種植曆史的專業村,全村90%以上的耕地都辟成了葡萄園,一家一戶、單打獨鬥的傳統種植、營銷模式並沒有讓建房群眾得到多大實惠。2012年,在會興街道的支持下,該村葡萄種植戶聯合成立葡萄專業合作社,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產品包裝、統一產品銷售,合力闖市場。他們積極聯合中國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設立產學研和葡萄新品種試驗基地,推行標準化生產,發揮科技在葡萄生產中的作用,不斷規範合作社管理,成立建房葡萄農民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指導支持入社黨員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先後通過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認證,注冊“建房葡萄”綠色品牌。日漸富裕起來的建房人眼界開闊了,心境也高了,他們在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幫助下,開始了新家園建設,發展大棚葡萄、建設自主采摘基地,把傳統的葡萄產業變成優勢明顯的朝陽產業、支柱產業、致富產業。 

      目前,“建房葡萄”不僅聲名遠播,而且效益顯著,平均年產量120萬公斤,銷售收入560餘萬元,戶均2萬元以上。建房葡萄除供應三門峽市區外,還遠銷鄭州、洛陽、運城、渭南等地。 “建房葡萄”的發展態勢引得其他產業紛至遝來——王官水產養殖基地19個魚塘完成整修升級,黃河鯰魚良種繁育場順利通過省級驗收;東坡無公害蔬菜基地成功申報“國家蔬菜標準園”,東坡蔬菜合作社與千禧量販簽訂供貨協議,實現農超對接;天鵝島休閑旅遊園區、馬坡宏祥葡萄莊園等現代農業產業相繼開工建設,大量先進技術應用到生產之中……初步形成了王官水產、東坡蔬菜、槐樹窪養殖、建房葡萄、東坡馬坡核桃五大農業特色產業,有力促進了農業增產增效。該街道不斷創新農村經營組織方式,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已成立專業合作社、協會等組織15家,這些合作社把單戶小農捏合成生產航母,實現了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 美麗鄉村扮靚沿黃灘塗 “近幾天天氣真好,我天天都到天鵝島上近距離觀看白天鵝!”會興街道東坡村馬大叔一邊指著湖中的白天鵝,一邊興奮地說,“這裏天天都有很多攝影愛好者在湖邊拍攝。” 今年以來,會興街道借助市、區2000畝濕地水禽棲息地恢複工程建設的機遇,在東坡村東寨規劃建設天鵝島農業休閑莊園。該莊園三麵環水,是體驗黃河風情、冬季近距離觀賞白天鵝的一理想地域。目前,規劃占地70餘畝的休閑采摘園,已建成37棟溫室大棚,並移栽了油桃、大櫻桃、草莓等各種水果蔬菜。

      園區西側長1600多米的攔水壩工程和黃河人工第一沙灘、1000畝荷花藕池工程全部完工。東麵淺水區計劃建設麵積50畝的垂釣園,市民在體驗垂釣樂趣的同時,還可以到周邊灘地食用、購買散養柴雞、野鴨,盡享農田之樂。 

      該街道結合沿黃景觀帶建設,出台鼓勵政策,無償提供葵花籽,動員群眾放棄傳統的大豆、花生種植,改種經濟效益更高並具有觀賞價值的向日葵,在增加群眾收益的同時,為沿黃灘塗營造了一道靚麗風景線,吸引更多市民關注會興,進而投資會興。同時,該街道還積極邀請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提高群眾種植水平。每逢秋季,黃河灘塗種植的2000多畝葵花迎風綻放,遠遠望去,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引得眾多遊客紛紛前來拍照遊玩,市區各媒體也紛紛前來采風。 

      政府扶持拉長產業鏈條 為做大做強特色農業,該街道采取“協會牽頭、政府扶持、個人投資、典型示範”的產業培育模式,積極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大力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規範各產業組織運行模式,定期開展社員座談會,交流生產經驗,同時組織1800餘人次參加“雨露計劃”“陽光工程”等各類技能培訓,先後3次選派種養殖大戶到鄢陵、戶縣、運城等地考察學習蔬菜、葡萄、核桃和水產等種養殖技術,引導群眾轉變傳統經營理念,掌握現代生產技術和發展模式,提升農業的品質,增強效益。爭取項目,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不斷夯實發展基礎。去年以來,該街道爭取資金200多萬元對產業基地進行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改造升級,新建塘壩、提灌站、500方蓄水池各一座,新打機井1眼,整修機井3眼,更新變壓器1台,鋪設引水管道3000多米,硬化道路6000多米。 為進一步提升農業效益,該街道利用報紙、網絡、黃河旅遊節、特博會等平台,積極擴大對外宣傳,提高公眾對會興農產品的認知度,如今已成功培育“建房葡萄”“東坡蔬菜”“福瑞達雞蛋”等綠色農業品牌,品牌價值已經顯現;不斷拉伸產業鏈條,增強發展後勁,依托東坡、馬坡1213畝核桃基地,引進的年產10000噸核桃和300噸核桃油項目即將投產,今年還將發展1000畝核桃,進一步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突出典型帶動,籌資13萬餘元支持建房村新建2個溫室葡萄大棚,示範引領高效溫室葡萄種植;籌資20萬元支持東坡發展智能玻璃溫室建設,有效發揮了示範基地帶動、示範作用;每年都對種植大戶、致富能手進行表彰,培養了一批諸如劉建梅、王蘇霞等致富典型,支持他們發揮示範作用,推動會興特色農業、設施農業、高效農業發展。 龍頭企業示範帶動、合作組織相繼興起、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遍地勃發……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湧現,加快了會興街道特色農業發展步伐,有力助推了“綠色崛起”。


本文來自:四川果苗網,轉載請注明來源於四川果苗網!謝謝關注!網址:http://www.sichuanguomiao.com

歡迎您點擊觀看

宗富果業——榜樣的力量

誠招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