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宗富動態 NEWS
聯係我們
鄭萬清 182 1550 1756(微信同號)
蒲 強 159 2866 6163(微信同號)

購苗種植兩千畝以上專線電話138 8030 7263

裴忠富--全國勞動模範、優秀共產黨員

【農業規劃】延伸山水肌理,延續原鄉表達,打造OK農業園區

點擊數:錄入時間:2015年1月7日

在發展休閑農業過程中,許多人都探討過這個問題:如何才能拓寬休閑農業園的行銷市場,提高園區的效益?毫無疑問,打造個性特色,樹立核心競爭力是關鍵所在,但怎樣才能建立獨特個性,這又成為了一道難題。

我國休閑農業園要樹立自己的特色,首先需要從大眾化的所謂設計中逃離出來,尊重場所個性,深入挖掘場地內涵,從地脈的延伸和文脈的延續上,保證場地的融合與有機生長,也隻有這樣設計出來的場所才能保證其獨特性,才能真正打動遊客並經受住時間的考驗。

一、延伸山水肌理原鄉的自然風貌

地脈自然風貌是場所獨一無二的存在,與眾不同的基礎。因此,在休閑農業園區的一切再創造活動,都應該延續它的這種特征,隻有將地脈延伸到新空間中,才能保證新空間能融合於場地,並在該場地上有機生長。針對休閑農園的建設,延續地脈自然風貌,主要是從尊重自然山水地貌與保護場地植被群落出發。

1、順應自然山水肌理

從保護自然,保護場地原有山水地貌的角度出發,通過人工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巧妙融合,就能成就具特色的農園自然景觀。

在滿足人們正常遊賞的前提下,交通線路的布置必須選擇對自然傷害小的地方,在不行車的情況下,盡量隨地形的變化而高低起伏、曲折蜿蜒。像田埂、塘埂這樣的小路就盡量保持其野趣,無需多加人工修飾。停車場、廣場等大麵積的活動空間切忌搞“偉大風格”,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根據地形做合適的處理反而會形成 獨特的空間感受,增加與自然的親和感。建築的布局應凸顯地形特征,或隨山勢起伏,或與水環繞,融於自然中。道路鋪裝、建築等材料,應本著就地取材的原則,利用當地特有的石材、木材,經濟節約的同時創造出樸實自然,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觀。而對於特殊的地貌條件,如地殼運動形成的褶皺、斷層、節理等自然奇觀,更 應該突出強調,形成特色景觀。

例如,竹鄉安吉中南百草園,以竹為主題的淡竹迷宮中,就地取材,選用當地竹子,搭建竹樓、竹亭、竹橋,處處與竹林自然景觀融為一體,既強調了竹的特色,又與環境相協調。台北黃金山金瓜石休閑民宿,原為台灣冶金礦區,由於礦水將其石土染成金黃色,。所以該休閑農莊借助這特殊的地貌景觀打造了自己的黃金瀑布。台灣南投台一生態教育休閑農園中,有段大地震形成的地縫中長出了奇花異草,於是在該地段上搭建花神廟,既強調了該農園以花卉產業為主打的特色,又突出了特殊的地貌肌理。

2、尊重原有鄉土植物

休閑農業園是人們回歸自然的空間,對綠色舒適度有很高的要求,所以,適度的園林綠化是必須的,包括景觀道、景觀園的設計和經濟作物,都需要選擇適當的物種。而選擇適應力強,具有技術優勢、文化特色的鄉土物種,不僅可以輕鬆實現場地的有機生長,還能滿足農園的生產力水平和農園主題定位,凸顯地域特色,形成具競爭力的農園景觀。

例如,成都“五朵金花”因地製宜,各擇其優,競相開放。“花鄉農居”以發展小盆花、鮮切花為主;“幸福梅林”圍繞梅花文化和梅花產業鏈展開;“江家菜地”以菜園為主打,采用認種莊稼的方式實現城鄉互動;“東籬菊園”突出菊花的多種類和菊園的大規模,形成了“環境、人文、菊韻、花海”的交融;“荷塘月色”以上千畝荷塘的美景和優美田園風光,成為了藝術家紛至遝來的創作基地。這些都是因地製宜,尊重鄉土植物的成功體現。

二、延續場地精神文脈

打造休閑農業園的個性,不僅需要在物質層麵發展,更要從精神上傳承。這是一種事物的過去、現在、未來的聯係,從內在證明了事物獨一無二的存在。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精神傳承,打造農園個性,探尋場地文脈,正是要找到其遺世獨立的氣質,保證場地的融合與生長,從而讓遊客在休閑娛樂之餘,體驗更高層次的精神感 染,激起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土地的眷戀,留下深刻的印記。

1、挖掘場地“農”文化

親近自然的“農”文化,包括農業景觀、農園生活、農作行為等,比其他文化更能讓人依戀土地,感觸生活,這就是農園吸引遊客的主要原因,為此,我們對農業園的文脈挖掘應該從“農”的文化出發,結合場所其他文化特征,創造出別具一格的體驗空間。

(1)大環境

大環境反映了場所所處的文化圈,直接影響著當地的生活方式和建造樣式。這對確定農園風格具有參考意義,包括建築形式、園林風格等。

(2)故事傳說

當地神話傳說、曆史事件、名人軼事、山海怪談等生活故事,它反映了當地的衣食住行、精神風尚、文化習俗等,挖掘這些故事可以創造生動、深刻、真實的空間。

(3)傳統生產方式

不同地域有著不同的生產方式,體現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智慧。在休閑農園中應充分展示這種地域性的生產方式、管理製度、勞動工具,形成獨特的勞動場景。

(4)農業新科技文化

隨著科技成為第一生產力,農業耕作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科技種植已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出現在傳統農田中。休閑農業園不止要“活”在傳統裏,還要善於走出來,充分利用新型農業景觀,了解當地人的智慧與精神,發揮農業園科普教育的功能。

(5)當地人生活情感

一個適宜園區的設計,首先應考慮當地人給予的設計啟示,因為是他們造就了這裏的文化。當地人的性格、脾氣、態度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對自己文化的執著與愛戀,是容易打動人的。這是營造具有地域特征的居住氛圍的佳素材。

2、建立主題化表達方式

取之於場地用之於場地,挖掘出來的文脈如何被遊客感知?這需要通過藝術的處理,建立主題化的表達方式,讓人們在再創造的空間中感知到原有的場所精神,在吃住行遊購娛不斷體驗深化。

(1)設計主題園

抓住主要的文化脈絡,以設計主題園的方式打造特色景點,並形成特色空間序列。可以先建立中心主題園,並延伸出次主題園,形成一個個富有寓意的空間序列景觀。這其中要確定中心定位,著力打造中心主題。

北京的布拉格莊園,無論是旅遊、餐飲還是玩手工DIY,遊人們在布拉格莊園內體驗的所有項目,都與香草主題有關。西餐的輔料,用的都是園內的香草;花茶則是用薄荷、百裏香等調配而成;晶瑩剔透、芳香四溢的手工皂是在注入原料的模具中滴入薰衣草精油,再灑上幾片薰衣草花瓣凝固而成,鮮明的主題特色深受客人們歡迎。而台灣南投台一生態教育休閑農園,也以“從一粒種籽觀察生命的奧妙,用花香裝扮多彩的人生”為建設理念,布置了光合廣場、花卉培育區、養蜂場等主題空間,並用花卉裝飾了一係列的空間,有花文化廊、咖啡花屋、花卉迷宮等,不僅深切教育主題,更突出該農業園是以花卉產業為主打的教育休閑農園。

(2)打造特色活動空間

休閑農業園與一般園林空間大的不同就在於其提供了讓遊人體驗參與的空間,這個空間是十分吸引人的,所以在這個空間的營造上,更應該充分體現地域文化與農園主題,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村節慶盛會,布置真實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生產工具供遊人使用,感受農耕樂趣。如腳踏水車、手推石磨等,這些工具既是農園的一道風景線,又可吸引遊人參與,從活動中深刻體會農村的風土人情。如果是以種植園林植物為主要產業的農園,應該利用出售植物的美化特性,進行植物裝飾、造景,不僅創造了獨特的農園環境,更起到宣傳推廣作用。

(3)采用文化符號強化特色

選擇具有文化寓意的符號語言,對物體的形狀、色彩、尺度、表材質進行設計,通過人的視覺、觸覺、嗅覺等形成大腦刺激,迫使人們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探索,從而引發人們的想象,達到傳遞主題文化的效果。

如采用傳統的材質或者將古老的圖騰、具有特殊意義的符號運用於道路鋪裝、小品設施中,重新詮釋農園建築,使當地特有的風土人情得以保持和傳播。每個地域都有其獨特的線性、色彩、質感,基礎設施的設計就應該符合這種氣質,強化主題。園區楹聯題詞、路牌指示、景點命名均可使用當地文字、方言。運用語言、文字的魅力對於渲染當地文化會產生幽默、生動的效果。

例如,台灣南投台一生態教育休閑農園中,度假小木屋外形設計類似帳篷,是為紀念九•二一大地震後當地人們長期搭建帳篷度過的艱難日子。台灣泰雅本土咖啡園,利用泰雅族的圖騰做道路指示牌。台灣台北陽明山中名陽圃休閑農莊以種植馬蹄蓮為主,精致的小品設施,突出主題,蘊含馬蹄蓮的花語,打造出獨特浪漫的農園氛圍。

三、優鮮總結

每個休閑農業園都因場地的差異而擁有獨屬於自己的個性。對於真正專注於園區發展的建設者來說,園區的特色營造是其建園理念的直接物化表現。在實際建設中,能夠從園區場所地脈和文脈特征出發,因勢利導,將理念活化表現的卻並不多。一旦舊場個性沒能保持,新場建設不能適應生長,新舊場之間就會發生衝突,導致整個園區喪失獨特個性。所以,園區的建設者在對場地進行設計時應充分尊重場地,挖掘特色,靈活表現,保證新空間在舊場所中完美融合、有機生長,終將園區個性塑造出來。

本文來自:四川果苗網http://www.sichuanguomiao.com轉載請注明來源於四川果苗網!謝謝關注


歡迎您點擊觀看

宗富果業——榜樣的力量

誠招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