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遠看上去就是一個不大的普通工廠車間,很難想象這裏能產出高品質的蔬菜。日前,探訪國內首家生產型IT植物工廠。進入車間前必須套上鞋套,在觀光走廊裏隔著密封玻璃可以看到栽培架上植滿的那一列列蔬菜;紅藍兩色的光幕使整個車間顯得很迷幻,植物全部生長在“水”中。這就是IT植物工廠給記者的第一印象。山東綠龍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公司執行董事楊恩國笑著告訴記者:“別小看這個麵積隻有616平方米的車間,卻能夠產出數百噸的蔬菜呢!”
植物工廠概念早由日本提出,其實質是蔬菜花卉用電子計算機調控進行工廠化生產。
IT植物工廠的技術專家王金國指著在“水”中的植物說:“你看到的並不是水,而是營養液。”原來在植物工廠中,植物的根係根本不是生長在土壤裏,而是完全浸泡在營養液中。“土壤的作用是提供營養元素和水分,而營養液除了提供水分,也提供了植物生長所需的各種元素,包括氮磷鉀等大量元素及鋅鐵錳等微量元素,因此沒有必要使用土壤栽培。”
國內設施農業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楊其長曾經這樣形容:“植物工廠是現代種植的高境界。”的確,植物工廠也打破了“萬物生長靠太陽”的傳統觀點,依靠LED燈板,將紅光和藍光按照一定配比製成光源,就能滿足植物生長需求。
植物工廠裏處處體現高效高科技的理念和應用。密閉的空間確保了作物在無菌、無塵狀態下生長;立體化種植模式增加了使用空間;用培養液代替土壤,根據植物需要合理配給營養;紅藍兩色LED燈照明既滿足植物采光需要又節約能源;采用物聯網遠程控製,大棚蔬菜出現畸形苗怎麼辦即使遠隔萬裏都能控製車間運行;全天候生長甚至讓蔬菜生長周期縮短至15天左右。
技術專家王金國說:“物聯網遠程監控、光伏發電、微噴加濕、物理殺菌、地源熱泵等12種現代高新技術體係在植物工廠完美結合,使農業生產擺脫了自然生態的束縛,使整個農業生產過程可見、可控和可靠。”
記者參觀的IT植物工廠是綠龍公司第一個投入使用的工廠。據了解,綠龍公司將投資建設9個這樣的植物工廠,可栽培韭菜、草莓、山芹等多種商品化蔬菜。
楊恩國形象地描述植物工廠是“進去是一把種子,出來是一車蔬菜。”IT植物工廠包含了從播種、育苗、定植培育在內的全部流程。這個616平方米的植物工廠與兩個標準化溫室大棚相當,采用多層次立體栽培模式,使生產麵積是溫室大棚的6~10倍以上,而周年性不間斷生產又使其年產量高達150~200噸,經濟、生態效益十分明顯。
本文來自:四川果苗網,轉載請注明來源於四川果苗網!謝謝關注!網址:http://www.sichuanguomiao.com
歡迎您點擊觀看
宗富果業——榜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