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宗富動態NEWS
聯係我們
鄭萬清  182 1550 1756(微信同號)
蒲   強  159 2866 6163(微信同號)  

購苗種植兩千畝以上專線電話138 8030 7263

    裴忠富--全國勞動模範、優秀共產黨員

【農業思考】我為什麼住在鄉下

點擊數:   錄入時間:2014年12月16日

【農業思考】我為什麼住在鄉下


海德格爾是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同時在科學方麵,海德格爾也有著很高的修養,可以和海森堡進行高層次的科學對話。這位人類思想史上留下濃重一筆的大師級人物,用本文這篇簡短的精品小文部分回答了誕生其思想瑰寶的源泉來自何方。也許城鄉的境地之差並非“鋼筋混凝土”與“沃野、雪山或荒原”的不同,而在於那份“極致的孤獨”;也許也正是這份“孤獨”引領著不少都市人對於牧歌田園的深深向往。


南黑森林一個開闊的陡峭斜坡上,有一間滑雪小屋,海拔1150米。小屋僅6米寬,7米長。低矮的屋頂覆蓋著三間房間:廚房兼起居室,臥室和書房。整個狹長的穀底和對麵同樣陡峭的山坡上,疏疏落落地點綴著農舍,再往上是草地和牧場,一直延伸到林子裏,那裏古老的杉樹茂密參天,這一切之上,是夏日明淨的天空。兩隻蒼鷹在這片燦爛的晴空裏盤旋,舒緩,自在。


這便是我的“工作的世界”——由觀察者(訪客和夏日度假者)的眼光所見的情況。嚴格說來,我自己從不“觀察”這裏的風景。我隻是在季節變換之際,日夜地體驗它每一時刻的變化。群山無言地莊重,岩石原始地堅硬,杉樹緩慢精心地生長,花朵怒放的草地絢麗而又樸素的光彩,漫長的秋夜山溪的奔湧,積雪的平原肅穆的單一——所有的這些風物變幻,都穿透日常存在,在這裏突現出來,不是在“審美的”沉浸或人為勉強的移情發生的時候,而僅僅在人自身的存在整個兒融入其中之際……


嚴冬的深夜裏,風雪在小屋外肆虐,白雪覆蓋了一切,還有什麼時刻比此時此景更適合思考的呢?這樣的時候,所有的追問必然會變得更加單純而富有實質性。這樣的思想產生的成果隻能是原始而犀利的。那種把思想訴諸語言的努力,則像高聳的杉樹對抗風暴的場景一樣。


這種哲學思索可不是隱士對塵世的逃遁,它屬於類似農夫勞作的自然過程。當農家少年將沉重的雪撬拖上山坡,扶穩撬把,推上高高的山毛櫸,沿危險的斜坡運回坡下的家裏;當牧人一無所思,漫長緩行趕著他的牛群上山;當農夫在自己的棚屋裏將數不清的蓋屋頂用的木板整理就緒:這類情景和我的工作是一樣的。思想深深紮根於現實的生活,二者親密無間。


城市裏的人認為屈尊紆貴和農民作一番長談就已經很不簡單了。夜間工作之餘,我和農民們一起烤火,或坐在“主人的角落”的桌邊時,通常很少說話。大家在寂靜中抽著煙鬥,偶爾有人說起伐木工作快結束了,昨夜有隻貂鑽進了雞棚,有頭母牛可能早晨會產下牛犢,某人的叔伯害著中風,或者天氣很快就要“轉”了。我的工作就是這樣紮根於南黑森林,紮根於這裏的農民幾百年來未曾變化的生活的那種不可替代的大地的根基。


生活在城裏的人一般隻是從所謂的“逗留鄉間”獲得一點“刺激”,我的工作卻是整個兒被這裏的一切所支持和引導。後來,我在小屋裏的工作一次次被各種各樣的研討會、演講邀請、會議和弗萊堡的教職所打斷。然而,隻要我一回到那裏,甚至是在那小屋裏“存在”的初幾個小時裏,以前追問思索的整個世界就會以我離去時的原樣重新向我湧來。我隻是進入工作自身的節奏,從根本意義上講,我自己並不能操縱它。城市人總擔心,在山裏和農民呆那麼長時間,生活一無變化,人會不會覺得寂寞?其實,在這裏體會到的不是寂寞,而是孤獨。大都市中,人們像在其他地方一樣,並不難感到寂寞,但絕對想象不出這份孤獨。孤獨有某種特別的原始魔力,不是孤立我們,而是將我們整個存在拋入所有到場事物本質而確鑿的近處。


在公眾社會裏,人可以靠報紙記者的宣傳,一夜間成為名人。這是造成一個人本來的意願被曲解,並很快被徹底遺忘的確定無疑的遭際了。


相反,農民的記憶有其樸素明確永誌不忘的忠實性。前些時候,那裏的一位農婦快要去世了,她平日很愛和我聊天,告訴我許多村子裏的古老傳說。她的質樸無文的談吐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她還在使用村裏許多年輕人不再熟悉很快就會漂沒的不少古字和習語。去年,我獨自在小屋裏接連住過幾個星期。那陣子,這位農婦經常不顧83歲高齡,爬上山坡來看我。照她自己說,她一次次來,不過是想看看我是否還在這裏,或者,是否有人突然把我的小屋洗劫一空。整個彌留之夜,她都在跟家人談話。就在生命後一刻前一個半鍾頭,她還要人向那個“教授”致意。這樣的記憶,勝過任何國際性報刊對據說是我的哲學思想的聰明的報道。


都市社會麵臨著墮入一種毀滅性錯誤的危險。都市人想到農民的世界和存在時,常常有意把他們那種其實非常頑固的炫耀生活暫時收斂一番,殊不知這與他們心底的實情——和農民的生活盡量疏遠,聽任他們的存在一如既往,不逾舊軌,對學究們言不由衷的關於“民風”、“土地的根基”的長篇大論嗤之以鼻——又自相矛盾了。農民不需要也不想要這種城市派頭的好管閑事。他們所需所想的是對其存在與自主的靜謐生活的維係。但是今天許多城裏人在村子裏,在農民的家裏,行事往往就跟他們在城市的娛樂區“找樂子”一樣。這種行為一夜之間破壞的東西比百年關於民俗民風的博學炫耀所能毀壞的還要多。

本文來自:四川果苗網,轉載請注明來源於四川果苗網!謝謝關注!網址:http://www.sichuanguomiao.com



歡迎您點擊觀看

宗富果業——榜樣的力量

誠招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