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因拓寬或改造,常會將一些
大樹進行移栽,然而道路上的生長環境遠不如公園、綠地好,如果移栽時,一味采用公園、綠地內的大樹移栽方法,會使移栽難度增加,甚至導致大樹死亡。筆者經多年實踐,總結出一套城市道路大樹移栽保活的技術措施,現介紹如下,供讀者參考。
移栽時間 對城市道路上的行道樹進行移栽,選擇適宜的時間非常重要,在嚴寒地區,如長城以北,則應盡量選擇初春進行移栽,而在長城以南地區,如工期允許,則可以在秋末進行移栽。因為秋末樹葉大部分脫落,蒸騰量減少,且秋末是根係生長高峰期,此時進行移栽,可以使樹木先長根後長葉,利於成活。如工期不允許,則應在早春進行移栽,且越早越好,一般表土開化即可,過晚移栽則成活率不高,即使采取了多種措施,也容易死亡,這就是諺語所說的:若要樹成活,必叫樹不知。
土球起挖 一般的城市行道樹都是栽植在樹穴內,
樹穴周邊都有灰土層,且經夯實,起挖土球難度很大。要根據不同樹種來確定是否起挖土球,或者起挖多大的土球。在實踐工作中,筆者常見到,一些人在移栽胸徑粗大的國槐時,費了很大的力氣來起挖土球。其實此舉真沒必要,國槐是一種非常耐移植的樹種,筆者曾見到,一些苗木經紀人在栽植胸徑50厘米左右的國槐,完全是裸根,走近細看,幾乎沒有什麼毛細根,但這些國槐栽植後也完全成活了。故此,對於一些耐移栽的苗木,不必強求起挖土球。另外,柳樹、洋槐、千頭椿等樹種也是一樣,不必苛求起挖土球。但對於不耐移栽的樹木要盡可能地大限度起挖土球,如果實在起挖不了較大的土球,也必需要保留一些護心土,即主根之間的土壤。
樹木修剪對道路上的大樹移栽,筆者認為,還是應采取強剪的方式來保成活,即使是起挖了大土球。需要一提的是,強剪並不是抹頭,抹頭雖然剪除了整個樹冠,減少了水分蒸騰量,但在移栽後不利於樹冠成行,影響景觀效果。筆者建議應當保留樹冠的主枝,將側枝進行疏剪,對主枝進行中短截即可。此外,經筆者多年實踐,在對樹冠進行修剪,即疏除側枝,短截主枝的同時,可以在主枝的中下部位保持一些小側枝,這些側枝好是一兩年生的枝條,一般以每個枝條保留三四個小枝為宜。這些小枝利於樹木成活,不會因為樹體沒有小的枝條而被“憋死”。筆者曾經在法桐、國槐等苗木移栽時,采取過這種方法,都取得了成功,而且保留部分小枝的大樹比未保留小枝的大樹長勢要旺。
科學澆水 科學澆水是保證大樹成活的關鍵。道路大樹的生長環境不好,且在起挖時保留的根係不多,澆水更應注意。一是不能土壤過幹或過濕,過幹根係吸收不到足夠的水分,過濕土壤含氧量較低,影響根係呼吸,且易發生根係腐爛。要保證土壤呈大半墒狀態即可,每次澆水後要及時鬆土保墒;其次,澆水要全方位立體化澆水,要對樹幹(為了減少樹體水分蒸發,應對樹幹進行纏草繩處理)進行經常性地噴水,新的枝葉長出後,也可經常進行噴水,噴水要注意霧化程度要高,這樣對樹體吸收水分有好處,利於樹木成活。
本文來自:四川果苗網,http://www.sichuanguomiao.com轉載請注明來源於四川果苗網!謝謝關注!
歡迎您點擊觀看
宗富果業——榜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