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華西城市讀本記者從萬源市文聯獲悉,8月14日,萬源市文聯、秦河鄉政府工作人員在與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生苟在江等8人,到秦河鄉三官場村考察荔枝古道沿途曆史文化遺跡時,了解到當地有明代布政使蒲一桐修建的“一品當朝”衙門遺跡,據悉,明代布政使為一級行政區,即現代省級高行政長官。隨後考察組一行在當地人的帶領下發現了蒲一桐的墳墓,據當地村民介紹,墓主蒲一桐因生前貪汙被查自殺,自殺前曾留書子孫:“幹淨做事,清白做人,平安一生。”
明代二品“豪宅”三處
據考察組工作人員介紹,該墓是一座造型比較簡單的四柱頂帽的墳墓,建於光緒三十一年,墓主主人叫蒲一桐。其碑文為“吾祖生居大屋基,為大明布政使司,迨末告老歸裏,歿後卜藏於斯,但世遠年湮,墓被土泥堆累,今孫等觸目心傷,特鳩工銘碑以使世代有證耳。”據苟在江介紹,碑文上說墓主人生於該鄉三官場村大屋基(五村九社),生前任明代荊州布政使司,到了光緒三十一年,他的後世子孫看此處墳墓被泥沙覆蓋,於是大家集資重修了此墳。碑上還留下了所有蒲姓子孫集資人的姓名。
據三官場村九社蒲春榮向考察組介紹:蒲一桐、蒲一梧兩弟兄是元末明初從湖北省高感堰孝感鄉移民過來蒲福的後人。蒲一桐、蒲一梧從小聰敏,後來走向官場。蒲一桐任荊州布政使司(從二品),蒲一梧任陝西省遊擊官。
相傳蒲一桐在任上貪汙了無數的錢糧運回四川,在老家建了三處衙門,一處為秦河鄉五村九社大屋基,二處為秦河鄉五村四社庫樓灣,三處為玉帶鄉環路上。每處規模宏大,為一處“一品當朝”布局,橫九間房為一個“一”字,下麵兩套四合麵和一個小天井構成一個“品”字,連牛圈和馬圈都有,每套衙門大約占地20畝。
貪汙被查 吞金自殺
後來,蒲一桐的貪汙行為被人告發,那時他已告老還鄉,他為了保全子孫後代,就在大屋基的穿心堂屋裏吞金自殺,皇差來後看見他人已死,就割下他的頭顱到京城交差。
蒲一桐死後,他的後人不敢大肆修墳造墓,隻在庫樓灣把他和他夫人(張氏)草草安埋。到了光緒三十一年,其孫輩見墳瑩被土石堆累,於是集資重修了此墳。
19日下午,記者從萬源市原地方誌辦公室主任唐藝處了解到,明朝是反腐非常起勁的一個朝代,朱元璋建國之後,吸取了前代官逼民反、腐敗亡國的教訓,開始嚴懲貪官汙吏,手段之酷烈,前所未有。比如,貪汙60兩銀子以上者,梟首示眾,並處以剝皮之刑。為防範和抑製官場腐敗,明朝建立都察院,但其權力由皇帝授予,監察官執法隻能依賴皇權的保護才能有效進行,是一種典型的人治,因此它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官員腐敗問題。明朝政府實行的無民主監督製和官員低俸祿製,使得明朝吏治一塌糊塗,雖有反腐敗之嚴刑峻法也無法遏止日愈昌盛的貪汙之風,後國家在舉國皆貪的蛀蟲咀嚼下垮台了事。
本文來自:四川果苗網,http://www.sichuanguomiao.com轉載請注明來源於四川果苗網!謝謝關注!
歡迎您點擊觀看
宗富果業——榜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