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萬清 182 1550 1756(微信同號) | |
蒲 強 159 2866 6163(微信同號) |
購苗種植兩千畝以上專線電話138 8030 7263 裴忠富--全國勞動模範、優秀共產黨員 |
2014年3月25日,央廣網北京消息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四川成都積極探索推行以土地股份合作社為核心,以新型農業科技服務為支撐的現代農業發展方式,不僅完善了農村基本經營製度,還催生出一批懂技術、懂市場的現代農業職業經理人。
三月的成都平原,油菜花黃。農民任建忠正在田裏盤算著要種哪些作物,和其他農民不同,他還有另一個身份—成都崇州市青橋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聘請的農業職業經理人,農戶們加入到合作社的1600多畝田地都要由他負責照料。
任建忠:我們合作社嚐試了一部分蘑菇、葡萄、冬草莓。我們解決的就是如何調整農業的經濟收益,能不能既保證了我們的糧食安全,又保證我們老百姓錢袋子的問題。
老任告訴記者,合作社近幾年的收成都不錯,願意入股到他負責的合作社的土地從2010年的133畝一下子增長到如今的1646畝。
任建忠:大春一季的分紅就達到917元,小春又分了230多元,全年一畝田就分了1100多元錢,自家種也都沒有達到這種效益。
2010年,成都市開始推行土地股份合作製,引導農戶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大家把自家的土地折合成股份加入合作社。入社之後,每個農戶的身份就變成了股東,被連片整合起來的土地就交給了合作社聘請的職業經理人,而合作社成立的理事會和監事會則來負責監督種田的過程。一年的收成下來,職業經理人、合作社和股東按比例提成、分紅。新型農業經營體係潛移默化地改變著種田人的思路,同時,也改變了傳統農業的發展方式,降低了生產成本。2013年,成都全市糧食集中連片生產基地達到234萬畝、土地規模經營率達到52.8%。
成都市農委副主任潘斌:解決了誰來種田的問題,解決了規模化經營的問題,因為成本下降效益就起來了,農戶就有了動力。
本文來自:四川果苗網,轉載請注明來源於四川果苗網!謝謝關注!網址:http://www.sichuanguomiao.com
歡迎您點擊觀看
宗富果業——榜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