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萬清 182 1550 1756(微信同號) | |
蒲 強 159 2866 6163(微信同號) |
購苗種植兩千畝以上專線電話138 8030 7263 裴忠富--全國勞動模範、優秀共產黨員 |
基層農技員中非農專業技術人員占四成;管理體製僅有3個市州理順;農業服務機構中沒有儀器的占88.7%——
本報記者 許靜
8月1日,全省基層農技推廣體係改革與建設工作會在成都市召開。
“在基層農技推廣體係方麵,成都市已走在了全國的前麵。但對全省來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省農業廳副廳長牟錦毅坦言。
農技人員需培訓
調查顯示,全省鄉鎮農技推廣員中,非農專業技術人員占四成。
為了提高農技人員的專業水平,去年我省實施基層農技人員培訓計劃,僅省級就投入870萬元專項資金,集中培訓了11500人。今年,全省計劃培訓1萬人。通過一係列培訓,我省基層農技人員中擁有大專以上學曆和專業技術職稱的人數分別提高了38%和20%。
我國每年有3000多項農業科技成果問世,但轉化率僅為30%左右。通過“專家-技術員-示範戶”、“農業專家大院”等模式,將科研成果落實到田間地頭,是提高農技推廣效率的重要舉措。郫縣德源水稻核心示範基地使用了四川水稻創新團隊的七項高產高效新技術,一批國家級水稻專家的科研技術在這裏變成了累累碩果。
管理體製要理順
農業部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縣級以下農技人員一年中平均每人從事公益性技術推廣時間僅為89天。農技人員構成複雜,職責任務不清,既有財政供養人員,又有自收自支人員;既進行公益性的農技推廣工作,又要搞一些農資經營活動,還常被抽調去搞一些其他工作。職能不清、體製不順,成了製約基層農技發展的攔路虎。
新津縣已做出理順機製的示範。之前該縣有30名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實行縣鄉雙重管理,基本工資縣上發,獎金福利鄉上給,農技人員大部分時間被鄉鎮上的其他事情占用,農技推廣成了副業。改革之後,鄉鎮農技員有一半留了下來,人權、物權、財權“三權歸縣”。此外,該縣農發局工作人員工作下移,充實到基層。目前,該縣共有71名農技人員,平均每個鄉鎮從原來的兩三名農技人員發展到了10人以上。為了明晰考核,該縣還采取對農技人員由縣農發局、鄉鎮政府、服務對象5:2:3的考核機製。
牟錦毅介紹,目前我省全麵實現管理體製理順的市州隻有成都市、瀘州市、阿壩州,管理體製理順的縣僅占四分之一強。
經費投入要加強
據調查,全省4220個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服務機構中,沒有儀器的占88.7%,沒有交通工具的占92.8%,無試驗示範基地的占72.8%。絕大多數基層農技人員還是靠“一張嘴,一雙手、兩條腿”開展工作。設備落後、經費不足已成為基層農技推廣的“掣肘”因素。
這一困境在成都市得到了較好的突破。2008年,該市啟動基層農業綜合服務站標準化建設工程,規劃在全市範圍內建設158個基層綜合服務站,預算投入近2億元以上。截至目前,已投入了5000多萬元。
為了提高硬件水平,國家於去年啟動了 “基層農技推廣體係改革與建設示範縣項目”,我省有47個縣已經或正在實施,每縣投入財政資金100萬元。今年,國家對基層農技體係條件建設已啟動,將安排我省16個縣投入2400萬元建設試點。
本文來自:四川果苗網核桃哥為您友情推薦,每日一資訊,帶你一起擁有好心情!網址:http://www.sichuanguomiao.com
歡迎您點擊觀看
宗富果業——榜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