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的裴宗富是雙流縣、乃至四川果農心目中的傳奇。從一個初中輟學的少年,經過不懈的努力,成為了眾人心目中的“農民教授”,並帶領更多的人走上了致富道路。
鑽研技術 打工青年成了水果專家
15歲輟學,裴宗富跟著哥哥、長輩到建築工地打工,之後收荒、學修摩托車、打雜、做小生意。1990年他20歲那年,裴宗富回家開始種水果。起初一兩年,根本賺不到啥錢。但裴宗富沒有放棄,而是進培訓班學習,仔細研讀種植書籍。
1995年起,裴宗富開始嶄露頭角,收入比別人高出一兩萬元,讓周圍的村民羨慕不已。於是,村民也跟著他學。在他的帶動下,雙流縣的水果種植從1992年前的不足2萬畝發展到現在的近40萬畝。1998年至今,裴宗富在四川開辦培訓班多達1500餘場次,累計培訓18萬餘人次。10多年來,他為60多個縣市200多個鄉鎮30多萬戶農民提供技術服務,先後在四川、重慶、貴州、雲南、青海等地開展農業技術培訓,第一次將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雙流枇杷”的果樹發展到青藏高原。他10多年上山下鄉走過的路程超過了二萬五千裏,走過很多紅軍當年走過的路,被人稱為“新的長征之路”,鄉親們親切地稱他為“農民教授”、“農民增收策劃師”。
大希望 更多人跟著自己致富
“裴老師,又來給我們講課了哈!今年多虧你們,我們的枇杷產量比去年好,價格比去年高了一半!”今年8月18日,雅安市石棉縣迎政鄉臘樹村的果農王德祿看見裴宗富高興地說。石棉縣氣候適宜種植枇杷,但種植技術、市場意識等相對滯後。裴宗富為當地果農義務講解枇杷種植技術,石棉的枇杷品質大幅提高,順利通過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認證;同時,他組織人員到石棉收購枇杷,讓當地枇杷不愁銷路。
“我就希望更多的人能跟著我一起致富。”裴宗富說。2008年4月,裴宗富被中央農業廣播學校、農業部農民科技推廣中心正式聘請為兼職教師,這是雙流也是全省首位走上國家級農民技術推廣講壇的農民。在同一年,他率先在雙流縣永興鎮建起了中國枇杷博物館,開展水果托管試驗,解決了果農銷售難的後顧之憂。
他采取向果樹種植戶保證成活率、保證品種純度、保證技術、保證協助果品銷售以及實行苗價優惠和分期付款等措施,十多年來,裴宗富的果苗銷售網絡已經覆蓋到全省60多個縣、市的200多個鎮。
去年裴宗富成立了西南首家果業竹藝公司,如今發展迅速,正在進一步擴大規模。市民楊金鳳說,小孩才3歲,出門打工不現實。在裴宗富這裏打工,走路隻需幾分鍾,編竹籃一個月能掙到2000元左右。手法熟練的,一個月掙得到3000多元,很劃算。“這個竹籃將雙流的水果再提高一個檔次,還能解決兩個現實問題:腿有殘疾的人可以到這裏來上班;上有老下有小的周圍農民不必出遠門打工。”裴宗富強調。一個做工精美的竹籃,不僅增加水果附加值,而且美觀大方。水果吃完了,還可以裝其他日用品,一舉多得。
本文來自:四川果苗網,http://www.sichuanguomiao.com 轉載請注明來源於四川果苗網!謝謝關注!
歡迎您點擊觀看
宗富果業——榜樣的力量